我很小的时候,看到电视里的主持人,就特别崇拜和羡慕,我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当一名主持人”。那一年,我六岁。
到了一年级,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一个少儿主持人大赛,当时我非常兴奋,立刻主动积极地背起朗诵稿。那一年,我八岁。
比赛的前一个晚上,我把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稿子又背了几遍,背着背着就睡着了,梦中我在领奖台上开心地大笑,台下掌声如雷……
第二天,我跟着妈妈来到比赛现场,看了前面两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后,我有点慌了,后背冰凉冰凉的。“下面有请陈禹哲同学朗诵《海燕》,大家掌声欢迎。”我接过主持人递给我的话筒后,紧张地扫视着台下无数双眼睛,此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倒背如流的稿子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我无奈地抽泣起来,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响起。我已经忘了我是怎么走下台的,只记得我含着眼泪冲进妈妈的怀抱时,台下响起的是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的内心,是失落,是惭愧,是无助,是不甘。
经过这件事,我心底那颗“当一名主持人”的种子已濒临死亡。直到四年级的暑假,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一个朗诵比赛。
来到比赛现场,当“诗歌朗诵”四个字跳入我的眼帘时,我整个人都在发抖,虚汗一层一层向外冒。“退赛”这两个字一下子占据了我的脑海,我立刻找到负责老师要求退赛。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老师两个冷冰冰的字“不行”一下子把我拉入万丈深渊。我失望——噢不,是绝望了!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坚持练习。“你很紧张,没有放开,你读出来的每个字都是僵硬的,没有灵动的感觉。”这是老师对我练习时的评价,于是我再练习,再练习……
很快就到了比赛的那天。该我上场了,我接过话筒,再一次被观众注视,再一次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但是,我还是咬紧牙关登上了舞台。我不想再次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不想再次辜负自己的梦想。
“轻轻的我走了……”《再别康桥》在我眼中已不只是一首诗,而是一次情感的抒发,我渐渐沉浸在与康桥的依依惜别中……朗诵结束后,我的泪水涌出眼眶。台下掌声如雷。
这掌声,是肯定,是赞叹,是敬佩。
这泪水,是喜悦,是激动,是幸福。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比赛,犹如一场春雨,浇灌了我那干涸的心田及那粒濒临死亡的“种子”。在掌声和泪水中,我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蜕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