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师读后感

《后行政班时代的教育追求》读后感受

时间:2013-09-13 来源:小学生作文

我们拿什么来适应

——读《后行政班时代的教育追求》有感

河南省清丰县大流乡第一初级中学 段跃杰

今日读了9月1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后行政班时代的教育追求》一文,被该校的改革之创深深吸引,同时在内心也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即:我们拿什么来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

该校一改传统模式下的行政教学班模式,把原来的“生静师动”的上课方式变成了“生动师静”的方式,这个表现上看似行动主动的变化,里面却折射着非常深刻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原理。其中最主要的思想主体就是教师“服务学生意识”的确立与实践。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当课堂上有问题发生时,很多任课老师把难于处理的学生交到班主任那里,其原因就是“学生怕班主任”,这里虽有学生对班主任的爱和情,可更有着班主任权威的至高,然而在北京十一学校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因为取消了行政班,自然也就没有了班主任。这是不是不现实的事情呢?可能很多老师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但这是事实,且是已经实施了多年并取得实效的事实。

“走班上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权选择仅能接受的局面,为学生的个性张扬、能力突显等提供了广阔丰富的背景,但与此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学生需要哪些课”“这些课如何吸引学生”等迫切的问题立马摆在了所有教职员工的面前,也就是学校如何把服务对象“学生”服务好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商品是否有人愿意买,原因不是顾客怎样,而是所提供商品的性价比如何,十一学校就是瞄准了这个核心问题,在课程的设计与设置上多付出、多调查、多思考,他们在短短的几年间开发了203门校本课程,即使数理化生,每一门学科也变为有5个不同难度的分层课程,这些课程的形成一是说明了该校教职工能力的高超,二是证明了他们对自己“服务”定位承诺的兑现,因为只有这个前提实现了学生的选择才能开始。

该校通过这几年的具体实践,事实证明了这样做的可行性、必要性,让“手脑并用,听说并重,读写结合”人人说的观念落到了实处,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些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得到了真实的形成与提高,“课程的独特价值就是要尊重某一个特定学生的需求和不一样的成长方式”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得到彻底的实现。

面对十一学校的改革,我们首先感到的惊讶,其次是敬佩,接着就是对自己的反思。不要说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新人就是像我一样工作十几年的老师,有谁这样探索过?虽然课改已经实施十多年,学校和自己也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实验,可是打破行政班的想法还真的没有过,因为这种做法的背后不仅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的是师资的能力。

总之,李校长的创举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也向从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果真贸然实施,我们真的拿不出什么来面对,但也绝不退缩与回避,我们要以此为先例、为榜样、为动力,对自己施压、挑战,在深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增大改革宽度,让教育的“服务业”定位有形更有实。

《后行政班时代的教育追求》读后感受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