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明鉴
——大明最底层的呐喊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读史可以明鉴,我深深认可这句话,于是,史书成了我的最爱。在跨越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对明朝了解颇多。纵观大明的兴衰,我发现,想要读懂大明,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群众的呐喊。在尘封已久的纸堆中,我发现了两个民生案件。
这两个案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当事人都是最为底层的百姓。第一个案件是《徽州丝绢案》。学霸帅嘉漠偶然发现了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让歙县白白交了两百年的“人丁丝绢”税。于是他联动整个县的人奋起抗争,在这长达十余年的诉讼后,最终讨回一个公道。
第二个案件,是《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县的人特别重视教育,又一向讲究风水,却在连续几次的科举考试一个都未中,究其原因,原来是龙脉被毁。不少灰户用龙脉上的石头烧石灰,龙脉已经几乎被挖空了。为了让本县有更多的状元,婺源县的人开始了一场长达六十四年的争端。
仔细分析,这两件民生事件看似很小,背后却是县官、州府、首辅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第一个案件,不公正的税收会引起民众的抗议,他们不断诉讼。为什么会抗议?因为他们没钱缴税。这也是明代底层的大问题。
再看看第二个案件,为什么灰户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挖掘龙脉?因为他们要交税。而这个税是由皇上布置下去的,从皇上到农民中有许多的“中间商”。他们为了从中获取利润,便不断压榨农民,如果说皇上收的是一百两白银,那到农民那儿要交的可能是一百五十两。
可是农民也要吃饭,如果过度压榨,可能会激起民变,这或许也是明末李自成造**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明朝的底层。贫富差距往往拉得很大。最后,基层人民被打压的太厉害,导致了明朝后期流民较多,激起了民变,这个曾经的超级帝国也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百年过去了。再看看现在,新中国的领导人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从而有了以下的举措: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成立了新中国;邓小平爷爷领导我们改革开放,敞开国门,让中国经济腾飞;老大带领中国脱贫攻艰,使贫穷的家庭奔向小康,让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民富则国富,民安则国安,这巨大的变化,使中国又一次强大起来,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这是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新中国现在的辉煌,充分地吸取了明朝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是一条巨龙,正从水中一跃而起,掀起阵阵波涛,展示着他的雄厚力量;中国是一只老虎,正张开血盆大口,向世界咆哮,告诉他们他的威力。
我爱你,中国!未来,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你更加辉煌!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作者:王艺禾,深圳南山后海小学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