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读后感范文

读《论语译注》心得1000字

时间:2020-07-16 来源:小学生作文

义利相生,以义为上——读《论语译注》有感

义者,“事之所宜也”,利者,“人之用曰利”,义利本非参商,亦非冰火不相容。义利兼顾,守住本心,方得安享大同盛世。先义后利,即在求利的同时,以义为准绳,这是儒家的义利观。

义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儿女的脊梁;而利是芸芸众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天下太平的保障。在《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义”,指出“义”是君子的本质,“君子义以为上”,也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义利关系中,他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礼的思想,人应该以义为本,只注重利只会害人害己。

如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将他放逐到北海,下令等到公羊生子才能让他回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

虽然孔子注重义,但也不是完全否定利。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书中提到孔子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贵为一般人所喜好,贫贱为一般人所厌恶,人终归是社会之人,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舍弃不了所有利益。人们可能认为子贡救人不求回报,精神高尚;子路救人,接受酬谢,品德稍逊。但孔子却说:求利是人之本性,子路之举可以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救人之中,而子贡之举,无形中抬高了道德的标准,以后他人救人领奖反而成了不义之举。接受小利,是得到鼓励,面对现实。

在我看来义与利不应是对立的存在,义是心中的一份理想信念,利是现实生活中必要的物质保证,毫不冲突的二者完全可以得到统一。董仲舒曾说: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利合一,不仅象征着太平人世,而且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义作为人头顶的道德律,利则是悬在心间的一把称,以道德作为称的尺度,才能让一起走向美好大同。

义利相生,以义为上。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上,以利相辅,才能让自己,让他人身心俱乐安。

读《论语译注》心得1000字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