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从小就爱读书、爱思考,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一个小伙伴的命。
那一年,司马光刚满六岁。一天下午,他和几个小朋友结伴到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大家围着假山和水缸追逐嬉戏,玩的不亦乐乎。
突然,只听见“扑通”一声,缸里水花四溅,溅出的水打湿了正在打闹的孩子的衣服。他们立即停了下来,这才意识到年龄最小的“调皮鬼”不知道什么时候爬到了假山上,失足掉进了水缸里。
“救命啊……”“调皮鬼”刚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了一声,水便一下子没了他的头顶,等再次冒头,只微弱的喊了声“救……”,便又马上沉了下去。别的小朋友一看这场面,个个都吓得惊慌失措。有的站立不住,“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有的跑去找大人,边跑边叫喊着“快来人呀!救命呀!有人要淹死了!”;有的吓得脸色苍白,惊恐的盯着水缸,不停的大声尖叫。一时间,哭喊声、尖叫声和呼救声混成一片。
一群人中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想缸里的水那么深,回去找大人肯定来不及了,水缸又那么高,爬上去捞“调皮鬼”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且不说怎么爬上去,就算爬了上去,抓住了“调皮鬼”的手,也无法保证能把他拉出来,说不定连自己也会被拽进水里。怎么办呢?司马光急切地思索着。他环顾四周,当看到假山边上的一块块石头时,眼睛忽然一亮,说:“对了,我可以把缸里的水放出来呀,缸里没水了,不就淹不着人了吗?”说时迟,那时快,司马光迅速跑过去抱回一块石头,双手把它举得高高的,使劲朝那口缸砸去,不几下就把缸砸出了一个大窟窿。
缸里的水哗哗的流了出来,掉进缸里的“调皮鬼”得救了。
事后,大人们都问司马光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司马光想了想说:“老师给我讲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告诉我遇到事情要像曹冲一样,当常规的做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样才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些话我一直记在心上。”大家听了,都夸司马光是一个勤学多思的好孩子。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