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写事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彩10篇

时间:2021-03-27 来源:小学生作文

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徐旖晨,小学六年级

在我的记忆里,回老家鄂州过年总是满目的红色,地上铺满了琐碎的鞭炮纸碎,灯笼挂满了整条街,即使在冬天里,也显得格外热闹欢快。

腊月二十三,差不多是过年最忙的一天。我们家有个习俗,每每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挂腊肉了,据说,它有着寓意着如意吉祥的特点。家里的孩子们在这天会拿出红纸,剪窗花,窗花明艳美丽,张贴起来好不漂亮。

按照家乡的风俗,腊月二十四就算过小年。关于小年到底哪一天过还是挺有讲究的,老话说:“君三名四王子二十五”,意思就是皇帝腊月二十三过,平民百姓二十四过,王子大臣腊月二十五过。在这天晚上,大家就把之前准备的鞭炮拿出来,放鞭炮,在漆黑的夜空中,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着,从烟花筒里窜出一个个哧哧响着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孩子们笑着,闹着;大伙儿聊得正热火朝天。家乡从里到外都是红红火火的,透露着一种十分喜庆的气氛。

除夕这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家里拜年,虽然是冬天,但一家人在一起屋里十分热闹温暖。早晨,所有人都到后院里“打糍粑”。首先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再放进石臼里。大家伙儿排队用光滑的木杵捣糍粑。大家“嘿呦嘿呦”地捣着,有人在打糍粑时,其他人就在旁边加油。每人打一下,糍粑就越发成型,成羹状,场面热闹极了。

当最后一个人打完之后,便把糯米团放到蒸板上,用磨具刻出各个鸡蛋大小的糍粑,蘸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配料。每个糍粑都圆圆滚滚的,吃起来甜甜黏黏的,象征的是团团圆圆,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

晚上,一家人坐在桌上吃着晚饭,长辈给晚辈发红包,说上祝福,晚辈给长辈鞠躬表示感谢。据说,红包原本叫压岁,指的是长辈祝福晚辈平安的意思。全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充满了一股年味儿,或许就是这家乡独特的风俗增添了“年”的一丝“味道”。

篇二: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曹煜阳,小学六年级

自打我记事起,武汉的春节就尤为热闹。[范文网www.HzpTc.com]

冬至来临,武汉的春节就已然拉开了帷幕。阳光刚洒向大地之时,早早起床的人们,便争先恐后的将腊鱼腊肉挂出,进行晾晒。在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有光泽,单是看看那样儿,就足够让人垂涎三尺了。就算是不晒腊鱼腊肉的人家,也必定会特意购买些鱼肉,撒上盐,加上各味调味料腌制。

过了冬至,不久后的腊八仍旧充满香气。熬腊八粥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与其他粥不同的是它是用各种米,干果等食材熬成的,甜腻而美味。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的结束,意味着年就快要到来了。在这时,腌制得红彤彤的腊鱼腊肉便如走马灯般以各种方式出现在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独特的腊味铺天盖地的弥漫在整个城市当中。

不多久,除夕到,这时的人们可就更加忙碌了。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内打扫得既干净又整洁。家家都赶做年菜,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忙活起来,年轻人,老人们准备着晚饭的吃食,而小孩子也能够帮忙打打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美食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都日夜缭绕。到了夜晚,美味佳肴端上饭桌,全家成员欢聚一堂。我们家也是如此,每每上菜之际,家人们在一起谈说着年的趣事,而我呢,早已馋得口水直流了。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俗称“熬年”这天夜晚,或是熬过午夜,或是打火通宵,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期盼。

初一早晨,走亲访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人们会将丰盛的饭菜摆下,招待客人。在饭桌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相互祝福、道“喜”,别提有多热闹了。

且在这一天,大多数武汉人会来到归元寺,烧香拜佛,以求平安、健康美好心愿。

在初一后,拜年等活动仍在继续,但并有像初一那样繁盛了。

正月初五初六,人们还会举行迎财神、送穷神的活动,用这样的方式来祈祷家庭能够永久摆脱贫困,迎来富足的生活,虽说这只是一种近乎玩笑的祭神游戏,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不减啊。

随着这些多彩活动的陆续结束,春节也差不多接近了尾声。孩子们开始上学,大人们进入了工作状态,一切又恢复了往常的模样。

篇三:家乡的清明风俗

作者:王梓嫣,小学六年级

清明须要在家乡过才有味道,只是六七岁起,全家迁到武汉,便再感受不到家乡清明节特有的习俗。不过,江南远在天边,徒萦梦想,童年时过清明的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家乡的清明,是比年过得还隆重的。清明的一早,便被祖辈牵着去了墓园,高高低低的坟莹错落交叠,被方才的微雨冲洗过,又逢早春,墓园中便充斥着草木清香,空气都是微微泛着凉的。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被大人领着,遵循着“只要不在墓园中打闹就有糖吃”的规矩,表情肃穆地在大人们指定的坟前放上一株花,而后嬉闹着离去。

回了家,便是铺天盖地的清香、甜香,孩子们洗了手,被大人们抱上板凳,围着餐桌一周。桌上已摆好做青团的食材--糯米粉、艾草汁和红豆沙。大人们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带着孩子把艾草汁倒进糯米粉,一番揉搓后,揪下一小团揉成小圆球,又压平,再往里添豆沙馅,大人们认真得很,孩子们可不,坐了一会儿便闹着要下去,一个个呲溜一下窜下了桌,孩子们指尖上粘着黏乎乎的糯米粉、豆沙,有的抹在自己脸上,有的抹在小伙伴脸上,青团没包上,倒是把自己弄得像只小花猫。

等大人们把青团包完,孩子们闹完,已是正午两三点了,孩子们被大人拉去洗澡,洗完澡出来时,蒸好的青团都已经摆在桌上了,孩子们一窝蜂地冲到桌前,刚准备往嘴里塞,“怎么都是凉的?着吃了不会肚子疼吗?”

站在桌边的奶奶笑盈盈地摸了摸孩子的脑袋:“今天呀,可是要纪念一位伟大的隐士,当朝君主颠沛流离19年,他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君主忍辱负重多年终于成为一代霸主,高官厚禄相邀,隐士不为之所动,为逼他出山君主兵行险招,放火烧山也没逼出他,最后隐士被活活烧死,君主为纪念他,将他的忌日禁火寒食。千年如一日,慢慢寒时节也便融入到了清明节。”

孩子们最喜欢听长辈们讲的这些故事,一个个仰着脑袋,瞪大了眼睛,“快吃吧,今天吃寒食肚子不会痛的。”奶奶说着又转身去忙活了。

到夜里,家中还要摆上一个小祭坛,大家轮流上香,香火不能间断。这天晚上不能吃主食,大家都只吃青团,直到吃不下了,再留着胃口明年吃。

现在大城市的清明节在大家眼中就只是小长假了,没有什么传统的礼节。几年都没回家乡了,家乡的清明节是否也成了这幅模样?我不得而知。但仔细想想,却只剩下了满腔哀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就这样被繁忙的生活节奏,优越的生活条件所更替!这份独属中华民族的文化,就这样被冲散在了时间长河中......

篇四: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上官钰甜,小学六年级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文化在不断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少规矩。这些规矩不断衍化,成了各地风俗。今天,我来介绍一下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温州,它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在十二个时辰做不同的事。辰时大扫除,巳时贴春联;午时换新衣,未时置年货;申时全家福,酉时年夜饭;戌时看春晚,亥时逛灯会;子时燃爆竹,丑时收压岁;寅时齐守岁,卯时放亲友。我先来讲讲我最爱的年夜饭。

吃饭前,手要洗干净。入座也有规定。圆桌的上做要让张这座,我们晚辈要等爷爷奶奶坐下才能坐。这次吃年夜饭时,弟弟看到桌上有他最爱的烤年糕,马上就想夹一片。这是,爸爸拍了一下弟弟的手:“不能夹哦!要让爷爷奶奶先动筷哦!”原来,长者未动筷时,小孩是不可以先吃的呀!而且夹进碗中的菜是不能放回公盘中的,勺子也不可以在汤里搅拌。

鱼肉是年夜饭的“主角”。我早就口水直流了。“啊呜啊呜——”我小心的吃完鱼背,刚要给鱼翻个身,就被奶奶阻止了。在我们这儿,鱼不能翻过来吃。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呀?因为呀,在我们家乡的人以前以出海捕鱼为生,鱼“翻过来”,谐音船“翻”了,不吉利,所以只能将上面的鱼骨和鱼肉分开,拨到盘子边沿,再吃底下的鱼肉。如果是一条大鱼放在桌子中间,鱼是不会全部吃光的。不但大年三十不吃,过年期间要一直留着,后来吃了没我也不知道。这在我的家乡,象征着年年有余。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吉祥的风俗!

吃完年夜饭后,就是我最盼望的贴对联了。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是自己写春联,自己贴春联。对联要平仄相和、音调和谐,讲究“仄起平收”。对联声律也要相对,但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是二、四、六个字严格相对,一、三、五个字可对可不对。我们家乡的风俗中有一种特有的“机关联”。它一般都嵌入古今历史典故,人物名称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而且,上联嵌有机关,下联则要破机关,要通顺合理,既工整又有意境。所以爸爸每次写机关联时,都要冥思苦想许久才动笔,有时还要和爷爷、太爷爷商量商量呢!

现在很多人把老祖宗留下的风俗当作繁文缛节。但其实家乡的风俗,往往蕴藏着深刻的做人之道,处事之法。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家乡的风俗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我们的保护并把它们给传承下去!

篇五: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宋安逸,小学六年级

中国作家鲁迅曾在(祝福)中提到”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近几百年过去了,日月变幻,岁月如梭,现在过年也是一样。在城市的深处总会迷漫着旧日的年味。

从冬至到正月是大家最忙碌的的时候。人人都是开心的。大家坐在同一小张桌,吃着同一桌菜,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大家在这段时间会祭祖祭神。祈求先祖保佑大家接下来的一年平安顺遂。风调雨顺。

在除夕的前几天,家里总要囤回几大盆几大盆的腊鱼腊肉。有时还堆满了整间屋子,几乎没有地方让你落脚。盆子里的菜成堆,吊勾上的腊肉串成了一片片森林。屋内囤的青菜原本的味道和腊肉的肉香汇成一团。我喜欢那个味道。当我去汉口那间小屋看到大家眼里都射出神采奕奕,嘴上洋溢着喜庆的微笑。屋外的小鸟高声歌唱,门前的小树已长出来嫩芽。窗前的窗花和门外的春联遥相呼应。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那间原来堆满杂物的小屋到现在换成了满满的美味,让人忍不住直流口水。

武汉一到除夕就热闹的很。晚上还要点灯,亮一整晚。传说点灯之后,晚上财神看到了,可要往家里撒钱呢。

不过我最期待就是年夜饭。为什么呢?因为热闹,人多,好吃的吃不完。除夕的热闹呀遮也遮不住。门外边不停响着鞭炮声,家里还不断的上着热腾腾的饭菜。家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炸圆子是我的最爱。那金黄的,圆圆的冒着热气的圆溜溜的小家伙,味道可是上乘的。妈妈说这圆子的预示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我经常吃得快极了。先把热腾腾圆子放在嘴里吹吹,然后迅速放到嘴里,嚼动的同时汤汁从齿间溢出,充满了我的整个口腔,那满足感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这带着年味的圆子对我来说异常重要,不但因为这有美好的的寓意,更重要的是它的美味,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难分彼此了。

如今中国人不但把自己的春节过得红红火火,还把这热闹带到了国外。海外的游子到了春节也是喜气洋洋,一团和气。中国人到哪儿也离不开中国的年,中国的新年那是属于中国的节日中国的味道。

篇六: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郑好,小学六年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到老家,在那些天里。人们不会因为寒冷而减少心中的热情。所以在除夕的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不同的活动。

在我的记忆里有很多习俗与活动是我们城里所没有的,讨红鸡蛋、要喜糖……在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祭拜祖了,祭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在我们家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地神灵。从我记事起,桌上的菜品就是三牲菜品、三茶五酒,一直都未改变过,每次我们都会烧香烧纸,祈求平安,俗称“送钱粮”。

我们家祭祖都是由外公操办的。我经常想去帮忙,却总是被烧得旺旺的火炉熏得睁不开眼睛,泪流满面。

今年的除夕,我家的正门已经被挂上了红火的大红灯笼,我们贴了喜气洋洋的对联和门神之后,我和表姐就被外公叫进了正屋里,只见外公在供桌前摆了一个小铁炉,供桌上摆了一些贡品,墙上挂了一幅福禄寿的挂图,接着外公点燃了三炷香和小铁炉,他拿起一沓黄原纸,一边放进炉里,嘴里一边念念有词,是在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康幸福。我和表姐在一旁帮忙递纸,烧完黄元纸之后我们开始烧冥币。外公先为太太奶奶烧,只见外公烧的全是一些面值较小的和一些零钱。我觉得很奇怪,就问道:“外公,你怎么这么抠门啊?大过年的只给太太奶奶这么一点钱啊?”外公说,是因为太太奶奶不识字,不会算数,为了方便她用钱就把零钱捎给了太太奶奶。外公对每一个祖

辈都很了解,也很细心,这让我想到了:“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送完钱粮后,我们按照辈分一一磕头,请求祖先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祭祖过后,只见爸爸拎着一大卷鞭炮放在了大门口,邻居们也都拎着鞭炮出来了,这时大家一起点燃了鞭炮,比谁放得最响亮。大家笑着叫着,沉浸在喜悦之中,响声络绎不绝,火是红的,鞭炮是红的,在嘭嘭声中,只见飞扬的纸屑也是红的,纸屑落在地上,院子里红红火火,喜庆的不得了,整个小镇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中,我们团聚在一起,吃了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一起举杯同庆,外公看着我们大大小小的,高兴的说:“内睦者,家道昌!”。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2021新年里,这个年夜饭我吃的特别的有味儿,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在,真好!

篇七: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刘锦霖,小学六年级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写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我的年底是在湖南过的,那是一座美丽的山城,是爸爸故乡。那也是旧历的年底,也就是俗说的"过年"。

在那里,过年是一件隆重得近乎神圣的事情,各种过年习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开始标志着过年的大剧正式拉开帷幕!接着"打糍粑""酿甜酒""杀年猪""做猪血丸子"等等复杂又忙碌的活动在期盼和欢乐中继续着……一直到除夕这天。“除夕”是整个过年习俗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天全家老少都早早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小孩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大人们则早早出门采购食材:肉、鸡、鱼、鸭、青菜等等。鱼是必须的,年年有余嘛!而且这些都要是活鲜的,尤其鸭必须是现杀的,因为添加了坛子酸水而不凝固的鸭血是家乡名菜"血酱鸭"的灵魂!一家老少一顿忙碌,直至早已选定的吉时到来的那一刻,最隆重的团年饭开始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上桌了,真让我迫不急待了。但是这时还不能开吃!"喝水不忘挖井人",大伯洗净双手,在桌上倒上一杯酒,盛上一碗饭,放上筷子,恭恭敬敬地请逝去的爷爷先吃,我们则在伯母的带领下给爷爷上香,烧纸,祈求爷爷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保佑我学业有成!然后点响了鞭炮,顿时几股不同的烟味混杂在一起,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年味!祭祖仪式完成后团年饭正式开始,全家人相互敬酒,相互祝福,满屋里回荡着吉祥的话语和欢乐的笑声,满是浓浓的亲情。"三十的夜,红火火,亮堂堂",吃完饭伯母打开屋里所有的灯,把火烧得旺旺的,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着火,吃着糖果畅想着美好的来年……

正月初一,在此起彼伏的"开门鞭"声中,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大早依旧是先供茶、上香、祷求新年万事如意。然后开始早饭,这一餐中除了寓示着圆圆满满,长长久久的肉丸,粉丝以外,青菜菜是必不可少,它寓示着全年清清泰泰!接下来便是亲朋好友间拎着礼品之间相互走动拜年了。“初一儿、初二婿、初三初四拜姑姨……”爸爸哼唱起儿时的顺口溜,这也是家乡流传下来约定俗成的拜年习惯。大伯说随着观念的改变和交通的改善这一习俗已经有所改变了,但是不变是依旧那份淳朴和热情,每到一处都是诚挚地邀请上座,喝茶,吃糖……。一起聊聊欢乐的往事,祝福来年的发展,每个人都满面春风,热情倍增,气氛十分热烈和祥和!当然,这时长辈给小辈压岁红包是少不了的,这也是我们小辈们最喜欢的风俗!尤其是现在的红包越来越丰厚了哟!

这样的日子一直要延续到初七八才慢慢宁静下来。听大伯说近年来家乡一些的年俗正在或已经消失了,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中国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这种对家的想念,对团聚的期盼是不会改变的,这其间的那些健康美好的传统风俗还是应该保留并传承下去,千万不要变成多年后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哟!

篇八: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李宇宸,小学六年级

家乡的年景是热闹的,隆重的,这是一年中我们必不可少的欢乐时光。在一声声鞭炮声中,春节拉开了序幕,分外喜庆、隆重。

每年除夕,我们一家定会赶在天黑前到达千里之外的荆门家乡吃一顿团年饭。

家乡的新年其实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那天要清扫家中里外的灰尘,俗称“堂腊灰”,又叫“打堂渣”。腊月二十六要将腌制的腊肉提前浸泡,清洗,让每个远道而来的亲戚尝新鲜的“年味”。以前,除夕那天,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叫“挑三水”,要保证三天有水喝,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

吃团圆饭也是过年一等一的大事,它预示着新的一年中一家人团团圆圆,饭菜的香味中夹杂的是每一位团圆儿快乐的心跳,在外工作的人必赶回家来与家人的团聚。

家中的团年饭是热闹隆重的,屋里挤满了人,架起那张巨大的圆桌,饭菜仿佛无止尽地往桌上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盘雷打不动的家乡特产,热气腾腾,黄皮白肉的美味鱼糕,配上一碟洒着葱花,淋着辣油的喷香陈醋,色味双美,令人馋虫蠕动,垂涎欲滴。饭菜美味的异香早已飘满了整个屋子。大家围坐在桌边,随着一声“开饭”,数十双筷子伸向热腾的饭菜,满桌的咀嚼与聊天的声音,这热闹的氛围,这喜庆的模样,果真是过年了。

窗外天空正昏暗,忽听得一阵阵鞭炮爆裂声,出门,抬头,烟花照得天地间如同白昼,不知哪家先吃完了年夜饭,已开始放鞭炮了。

在这辞旧迎新、驱秽辟邪的爆竹声中,旧年最后一夜平安喜庆地结束了。

大年初一在万物昏睡之时来临了,天色尚刚刚发白,我们便循着家乡的习俗,备好了鞭炮与各种祭祀用品出发祭祖了。

来到了家中的祖坟,坟前散落着各色的花捧,黄土地上留着乌黑的痕迹。被亲人们点燃的鞭炮,在坟前噼哩啪啦地响,大红的屑洒了一地。大家将祭品摆放在祖坟前,挨个儿上香。我们小孩并不喜跪拜的习俗,被催促着拜完,即逃也似地跑开,自个儿在田野上撒欢地跑,玩鞭炮去了。长一辈的大伯、叔叔们每一个动作却都透着十分的认真与崇敬,眼里似乎还渗出一丝伤痛与怀念

大年初二到了,我们开始挨家挨户地拜年。大家在节日的喜庆中欢聚一堂。

每家的主人都十分热情。

到了饭点,就更是热闹,大大小小十几菜,不论早、中、晚餐,不下一会,都被吃个精光。孩子们给长辈鞠躬、磕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不停道着祝福的话语,大家都其乐融融地相处着。饭后大人们围坐沙发上聊着一年在外的生活,孩子们凑到一起满堂疯跑,释放天性。

夜幕又一次次悄悄降临,美丽的烟花,欢快的笑声。春节,带来了团圆与美好,留下一家人的幸福与平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

篇九: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康暻,小学六年级

鲁迅曾在《祝福》里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打我有记忆起,春节是在腊八这天开始的。[范文网www.HzpTc.com]

在这一天,家家都煮腊八粥,那种甜甜腻腻的香味便飘在大街小巷中,渗杂着些许年味,一碗碗的腊八粥被端上来,异香让人喘不过气来。据说,发明腊八粥的人还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呢!每到腊八,我总能吃到碗甜甜的腊八粥,一口吃下,莲子、饭豆、花生仁在舌尖盘绕,扑鼻的香气直向鼻子里钻,白雾迷住了眼,甜甜的腊八粥顺着喉咙流过了肚子,霎时,浑身上下都暖和起来了呢!

过了腊八,年货便齐刷刷地给摆上了。上至高级商场中的喇叭,下至走街窜巷的手艺人,都吆喝了起来。春联、年画、窗花、糖、瓜子、花生应有尽有。每天睡醒,我都能看到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来,这也成为我们家一道春节的风俗之一,——囤货。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祭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上报人间事宜,人们为了让灶神为自家说好话,所以在这一天祭灶神。每次,我们家都要给灶王供上关东糖,听爷爷说,这样才可以让灶王说家里的风俗。祭灶神在我们家都成为了一种精神。除了祭神,还要大扫除一次,因为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紧迫热闹,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就为了突显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贴窗花、贴春联的习俗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我都要为我家的每一扇窗户精心刻窗花,左邻右舍的邻居都羡慕不已。

紧接着,我们便热热闹闹地迎来了除夕。大年夜里,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这顿饭我们家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快乐的气氛。一般来说,年夜饭的餐桌上少不了鱼这个食物。因为“鱼”和“余”谐音,喻意“吉祥有余”或“年年有余”。按我们家的老规矩,无论是谁,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与大家伙儿团聚。我们家的所有人都要等到12:00以后才睡,小孩子们睡前总要给大人们拜年,是为“辞岁”。而大人们总要摸出点什么作为奖励,美其名曰“压岁”,这便是压岁钱的由来。

初一在鞭炮声中大笑着走来了,这一天,我们家的所有人都穿新衣新鞋,走街窜巷到亲戚家去拜年。还在年味中没回过神来,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我们要观彩灯,吃汤圆,闹到深夜才睡。

于是,春节就这样过完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该去上班了。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走来,又轰轰烈烈的离去了。

篇十:家乡的风俗作文

作者:高羽希,小学六年级

正所谓“百里不同冈,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

今年我在我外婆家——钟祥过的年,这次过年让我印象深刻。腊月二十九,我和爸爸妈妈乘车来到了外婆家,我飞奔进了四合院,外婆和一些大妈们忙里忙外,外婆正在贴对联。我就问她:“每逢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呢?”外婆回答道:“因为处处贴红可以驱赶年兽呀!”听到外婆这话,我恍然大悟,大妈们正在准备着零食和干果,为大年初一迎接客人做准备,等到大人们都忙完了,就要开始守岁了,每年人们都要守很晚,有些大人经常守一夜,只有很小的孩子不用守岁,其余都要守岁,日落时分,太阳已慢慢褪去颜色,月亮透出了脑袋,就这样第二天来临啦!

腊月三十一大早,天空上方没有一丝阳光,雾气在空气种飘荡,这时,外婆把我叫了起来,大妈们早都起来了,她们都在为团圆饭准备着,我的外婆在一旁煎萝卜圆子,这是我在餐桌上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首先要将白萝卜切成细丝状,然后用力挤出里面的水分,放在一旁备用,接着再把肥廋相间的猪肉搅成肉泥,然后将它俩和一些米粉搅和在一起,待搅拌均匀后,再用手搓出一一个如乒乓球般大小的圆球,最后将这一个个小圆球分批放进蒸锅里,像蒸馒头一样蒸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趁着热气腾腾时,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萝卜的清香加上肉的香味,那叫一个满足!

一转眼,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一些亲戚好友们就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你挨我,我挤你,非常有过年的气氛,桌子上摆满了菜:有腊肉、甜豌豆、鱼、香肠、老母鸡汤等等。听到门外的鞭炮一放完,我们就开动了,大人们一边吃,一边谈论着去年的开心事或是不那么顺心的事。在饭桌上,小孩们还要向长辈们敬酒,说上一句祝福语,然后给对方敬

个酒,对饭桌上的每个人都要说,大家伙们开开心心地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有的去打麻将,有的去收拾碗筷,有的坐到电视机前,悠闲地欣赏起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更自由了。

年夜饭过后我最喜欢做的事那就要数放烟火啦!每到这个时候,哥哥姐姐都会给我买许许多多的烟花:有像仙女棒一样,可以举在手上的烟花;有像蛇蝎一样,可以在地上旋转的烟花;有像火箭一样,可以一冲天际的烟花;各式各样。每到放烟花的时候,看着这五彩的烟火冲出的那一刻,我都开心的像只猴子。

虽然我们各人玩各人的,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守岁,等到十二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们都停下手上的活,一起默默祈祷新的一年会更好!此时外面更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年的氛围渲染到了极致。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习俗,各有千秋,让我们好好的传承它吧!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作文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