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到来往往不动声色,而又堪称惊心动魄。
一颗小芽顶破花种的束缚,一点点的绿意接受风雨的锤炼。
被牵连入狱的司马迁内心如冬日的萧瑟,茅草铺地便做成了所谓的床,夜里只有老鼠的吱吱声和他的叹息声相互应和。旁人的冷嘲热讽,撰写史书的无望,忧愁如同阴云笼罩在他的上空。司马迁穿着一袭单薄的囚衣,凌乱披散的头发,满是血丝的双眼,干燥的双唇,皎洁的月光从天窗斜射而下,桌上的竹卷随意放置,一道光,一卷书,一个人瘦弱而又迷茫,愧疚而又不甘于此,耳旁还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闭上双眼,回忆过往,五味杂陈。再次睁开已是坚定: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在混沌的黑暗中抓住那一抹微弱的光芒,《史记》不仅是他生命的新春天,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黯然的机遇,那一夜,他也梦见了春暖花开。
花苞在某一天“啪”地炸开,花瓣顶破花苞的束缚,在枝头绚烂盛开。
撰写史书,最重要的是史料的详实可靠。为真正了解历史,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骄阳下,他背着小木筐,一旁的行人都躲在树荫下抱怨这炎热的天气,只有他孤身一人在路上挥汗如雨。汗水流入眼睛,他痛苦地闭上双眼,再度睁开,只觉眼前恍惚。宽敞的大道上,他孤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夜幕降临,四下寂静,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角,不知名的小虫无休止地鸣叫,月亮挂在树梢,司马迁借着如水的月光整理今日的勘探成果。时光一天天流逝,但不知何时才能成书,就这样他走过了盛夏,走过了凉秋,走过了严冬,顶出了他的暖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价值不仅在于它是第一本纪传体通史,更在于他的出现翻开中国史学的新一页,在它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史学作品如芳草蓬勃生长。
司马迁凭借他顽强的意志,忍辱负重的忍耐,在阴云笼罩下,顶出了属于他的一束光,顶出属于中国史学的一片春光。
一花独放不是春。
但正是这一株孤独寂寞而又独立决绝的绽放,预言春的气息,带来春的味道,顶出春的漫天霞光!
【春美姐姐说:意蕴深邃。突然想起余秋雨所讲的中国文化,可映照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