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作文题目

高中《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0-07-19 来源:小学生作文

以虫性反观人性——读《昆虫记》有感

我曾读过三遍《昆虫记》。前两遍,我都在抱怨《昆虫记》的枯燥:想来想去,法布尔也就是用了大量拟人手法写论文嘛,这有哪个作家做不到?

读第三遍是在这个暑期的阅读课上。老师说:“《昆虫记》最大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人性观照虫性——”听到此处,我嘀咕着:不就是拟人嘛!然后,老师说了后半句:“——以虫性反观人性。”

以虫性反观人性,这还真是一句价值很高的评论。于是,我开始细看法布尔在文章结尾处的非学术性文字。

在《象态橡栗象》中,法布尔写到像栗成熟的季节时,将象态橡栗象与人类进行对比。象态橡栗象作为朴实的昆虫,将卵产入像栗内部,哺乳下一代,同时也巧妙地、高效地处理了过剩的物资。而到村里来的养猪人,看到像栗时却立刻想到了多少像栗能把猪养得多少肥,从而卖得多少钱,做多少肉肠。

同样是去消费像栗,我们却能从中看出虫性与人性的巨大差异:虫性朴素、平和,人性贪婪、看中眼前利益。

在《隧蜂门卫》的结尾处,法布尔用了一大段文字讲述虫性:隧蜂为了后代的安全,自发地担任门卫一职,坚守到衰老,坚守到死去。其实,隧蜂的门卫行为并没有给种族带来本质的改变,但它们却愿意这样“荒废”一生。

虽然这一次作者没有将其与人性进行对比,但我却自发地想到:这样长期的无私的牺牲,是人类能做到的吗?是“伟大”的人性能维持的吗?作为人类,此刻我觉得汗颜不已。

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昆虫的“自杀”》这一篇。这一篇文章里,作者继续研究昆虫的“装死”与“自杀”行为。上一章中,作者已经得到这样的结论:“装死”并不是昆虫的主动行为,而是由于紧张过度导致的神经系统麻木。那么,昆虫的“自杀”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昆虫的“自杀”行为也不存在,只是科学观察中的一个错误结论(没有耐心等到昆虫复苏)。因为,昆虫并不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毕竟,只有自称高等动物的人类才有“死亡”这个概念,只有人类才会有以这种“崇高”的方式从痛苦中解脱。然而,这种“魄气”真的是有骨气的体现吗?“崇高的方式”真的很崇高吗?

我认为并不是!这其实仅仅是人类拥有自由意识的体现而已。自由意识是一种很高等的思维,却被人类长期用来探究自杀的“痛快”。而这并非是生命的意义。昆虫,毕竟也在享受朴素的生活。所以,在这方面,从行为等级来看,有些人类甚至于低于昆虫。

不贪婪,能让社会和谐;不自私,能感化一代又一代的人;把自由意识用来眺望未来,便能解开生命意义的面纱。

这就是《昆虫记》作为科普读物背后隐藏的极高哲学观,这就是法布尔作为科学家对社会与生命的哲思。老师核心评价的上半句“以人性观照虫性”说的是《昆虫记》表面的情趣;而后半句“以虫性反观人性”则说的是《昆虫记》内涵真正的哲思。

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而我想说,法布尔,你是昆虫界的苏格拉底!

高中《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