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坚守讲台。读它之前,在我脑中浮现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那种承载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育人美德的教师形象,并想到了他们的无私与奉献,要不然谈何“坚守”呢?
拜读完全书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该书中写的全是商友敬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与体会,跟三尺讲台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内容与书名看上去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仔细一回味,觉得还是有一定牵连的,因为他在讲台上已站三十余年了,如今还一直坚守在上海老年大学的讲台上,再者,书中的内容都跟当老师有关联。
商老师在该书的开篇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读书中生存。他认为,“我们教书的人,多读书,时刻不停地读书,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常识性的真理。”并说:“我们教书的人,如果能在自己的书架上,多插一些诸如大家小书之类的有用又实惠的学术著作,把那些乌七八糟的教辅书清除掉,这样,你的知识面会打开,你的精神状态会为之一新,当然,你的教学也会别开生面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凭着自己的兴趣,在茫茫书海中遨游,在各种文化中熏陶,随意汲取书中精华,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快乐,更是成为一个快乐读书人的必要条件。九十多岁的张中行老人说:“我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就起来读读书写写文章;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还活着,还是读读书写写文章。”这种“活着是为了阅读”的生活态度着实令人钦佩。所以商老师主张: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之中,我们应让读书变成生命的一部分。
我想:读书是快乐的,多读书,日夜不间断地读书,才是我们的本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作为教师,我们要靠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对课堂的掌控去提升学生。我们想要让自己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始终如一的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就应源源不不断地带73db给学生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应该读书!“想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细水长流,不至枯竭。只有在自己修养提高了之后,行有余力,才能去提高、充实、满足和愉悦别人,正所谓“己立立人,已达达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把读书看作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看作是为了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甚至是愉悦自己的事。 chr()ch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