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有感
本文转自xxt博客:聪聪
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身份相似?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读到这里才渐渐明白题目的真正含义。
当初之所以购买莫言的《蛙》一方面是出于好奇,想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是什么样子;一方面纯粹是为了时尚,在那个电视、广播、网络大肆宣扬莫言的日子里自己不显得那么落伍。这本书是我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读了大半,内容全是涉及计划生育的农村琐事。作为60后的我对计划生育多少有些了解,以至于感到书中很多情节没什么稀奇。就这样读读挺挺地过了两三周,一天无意中我上网百度了一下本书的读后感,从别人的读后感中才多少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来又掩卷重读。
《蛙》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再到文化大***,时间跨越60年之久,作者用姑姑一生的坎坷命运作为主线贯穿整篇小说,以“我”和“我姑姑”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生育观念的变化,隐喻着60年社会的变迁,60年一个甲子,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繁衍生命所寄托的厚望、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仍没赶上时代的步伐。撇下姑姑年轻时的机警和智慧不谈,单从姑姑的职业看,年轻的姑姑曾是一个受人尊敬、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即便是谁家的牲畜难产也会求助姑姑,那时的姑姑犹如一位骄傲的公主。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人用一种极端的方法终于控制了人口暴增的局面。”然而,80年代初期,计划生育成了重头戏,作为计生干部的姑姑也被人唾骂和诅咒为“杀人魔头。”张拳的老婆为生一个儿子不惜藏在猪圈里、地窖里,可最终被姑姑没逃脱姑姑的追赶,不幸溺死水中;我与姑姑的感情至深,即便如此,当姑姑听说我老婆王仁美偷偷怀孕后仍坚持大义灭亲,因引产失败大出血而死;还有袖珍美人王胆为躲避姑姑的追查准备游击生产时被姑姑围追堵截,所幸生下了女儿陈眉,王胆的死让陈鼻的后半生在疯癫中苟延残喘。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计划生育。十一二岁的我懵懵懂懂地对计划生育略知一二,邻家两个婶婶先后生下四个女儿,那时的她们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也是东躲西藏,据说不采取措施还会连累娘家和亲戚们,她们的土地荒芜了,房子布满了蜘蛛网,门前房后的大树也都作为罚款被人砍走了。一个婶婶感到躲终究不是办法,索性回来交了罚款,写了保证书;[读后感:www.64foot.com]另一个婶婶将三女儿送人后也抱着四女儿回来了,那段日子,两位婶婶过的都不开心,将女儿送人后,婶婶因思念过度经常患病,麦收时眼瞅着自家颗粒未收,生性要强的婶婶竟在一个深夜喝药自尽了。那时听大人们说如果婶婶能生个儿子,再穷也不会走喝药这条路的,每每听到这些,小小年纪的我就会莫名地恨起计划生育来。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
“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老年的姑姑变得神神叨叨,煎熬度日。“哇哇”,青蛙的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相似,这样年迈的姑姑一听到蛙声就立刻联想到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计划”并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以至于一次姑姑途径芦苇地,被无数的青蛙围攻,常言道蛙声如故,但姑姑听来却是蛙声如哭,那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向姑姑逃回公道。“身上的裙子已经被青蛙们撕扯干净”、“它们坚硬的嘴巴在啄她的肌肤……它们那冰凉粘腻的肚皮与自己肌肤接触时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恶心,喷射的粘液甚至是精液”、“有两只用嘴巴咬住她的耳垂”……再后来,猫头鹰的叫声也被她幻化成青蛙的惨叫,犹如一群群被她扼杀的生灵前来讨债。姑姑的一生,接生了上万个娃,也残害了无数个娃……小说最后写道姑姑与郝大手制作泥娃,姑姑说,郝大手做,每一个娃娃都不重样,其实姑姑的晚年是在用赎罪来了度余生。
“有钱的罚着生”,“没钱的偷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她不做这事情,也有别人来做。而且,那些违规怀胎的男女们,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日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还真是不好说。”从生育高峰到计划生育再到请人代孕,小说结尾,作者用犀利的文笔痛斥了找人代孕的丑恶现象。且不说找人代孕所生孩子的遗传基因、道德伦理,谁又能保证代孕者生下的孩子都符合“他”当初的标准码?“金娃好吗?”“小狮子分泌奶水了……犹如喷泉。”不用说这又是一个新生命的降生,可他又预示着什么呢?赎罪?希望?“先生,我期待着您的回答。”先生真的能做出圆满的回答吗?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