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个傻子》观后感刘梦媛
今天,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片,名叫《三个傻子》,又名为《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所以选择这一部电影是来源于上次美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看了一部分,正好里面的一位主演兰彻是《地球上的星星》里面的一位老师,看见他,特别熟悉,我也被这部影片吸引到了。
影片开始于一架飞机上面,法罕在飞机上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便装病晕倒在飞机上,飞机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回到原点,再坐车来到了木兰踏上,还有一个叫拉加也随之到达。
这么着急干嘛?是因为,他们要找到他们的朋友兰彻了。在以前,他们三个在帝国工学院上学,并且是很好的朋友。兰彻是个很棒很特别的学生,因为兰彻不会按照老师教的死记硬背,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兰彻还有一个智慧心得,特别有用,那就是,把手摸着自己的心脏,对心脏温柔的说:一切都好、一切都好这样,就不会害怕了。帝国工学院的院长被同学们称为“病毒”,病毒院长曾对同学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就像赛跑,不跑快点你就会被踩过去。”
对啊,说的那么形象,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兰彻、法罕、拉加偷偷来到了一个婚礼现场,可以这样说,他们是来蹭饭的。
来到这里,佩雅和一位只求金钱之人要结婚了,可是兰彻却认为他不会给她幸福。而佩雅正是病毒的二女儿。这下,他们惨咯。病毒不让法罕、拉加和兰彻玩,因为兰彻会把他们带坏,但,种种方面,我都支持兰彻。
兰彻还是成功的说服了佩雅,经过这件事情,佩雅和兰彻互相喜欢上对方了。要考试了,这次最重要的考试,考试成绩出来了;兰彻全年级第一,而法罕、拉加分别是倒数一、二。只能说,他们不适合做这些,他们分离了,上面这些都是回忆篇。
这时,法罕拉加早就已经结婚了,但他们没有看见他们的朋友,兰彻,他们准备去找兰彻。他们开着车来到了一个宫殿,这里非常豪华。可是,他们看到了兰彻,但不是兰彻本人,同一个学位,同一个名字,但却不是同一个人。原来,兰彻只是在兰彻家的一个仆人的儿子,从小,就一直饰演着兰彻,但它的真实名字是丘德。
法罕拉加知道了丘德现在正在学校当老师,便叫上佩雅一起来到了这个学校。大家在一个沙滩上看到了他,丘德,便齐齐对他進行了痛打,因为丘德沒有給他们打一声招呼就跑到了这里,知道了他的名字,原來是王杜,王杜是当代的著名科學家,王杜一直坚信,也总是说着:追求卓越,就一定会成功!
2、三个傻瓜观后感
最近我在看电影“三个傻瓜”,里面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非常佩服里面的主人公之一的兰彻,我想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就是像他一样的人:勇于探索,思想灵活,不听信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将自己学到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行动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他们的幸福感也会增强,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这样的我们也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充满活力与激情,这样的我们才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刚开始的时候,我看到兰彻总是这么的快乐,我以为他是一个富家子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的人,还以为他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外面的险恶他一点也不了解。没想到,他也是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人,生活上的痛苦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将他塑造成一个强人,他依然是那么的热爱生活,仿佛那些艰难是他的一个甜点。是否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呢?不要说是艰难的生活让你笑不出来,兰彻也只是类似一个书童;不要说你交不到真心朋友,兰彻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为朋友两肋插刀。只有自己也努力付出了,我们才能得到美好的回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兰彻叫法函和拉俱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就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刚开始他们两个并不能理解兰彻,但是经历了跳楼那件事后,他们也明白了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活着并不仅仅为了工作,我们活着是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活的像个人!所以我们也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让自己长期活在快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早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我!
3、《三个傻瓜》观后感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就是一部简单纯粹的搞笑片,看了开头大概猜出结尾是什么了,但是随着耐心的看下去,不得不佩服这个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友情,爱情,水乳交融,前后呼应,贯穿始末,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填鸭式教育的另类批判,柳暗花明,真得是很有内涵,很有深度的电影!
与其说主人公兰彻以及他的舍友都是傻瓜,为什么是傻瓜呢?因为在一般人眼里他们的思维和正常人不一样,匪夷所思,不按常规办事,但往往会取的意料不到的成功,我们很多人都是被动的学习,不去思考,总是思维定式来,思维定式去,因而思维被束缚住了。兰彻告诉我们许多道理,让我们去思考,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结果吗?还是为了名次和地位?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大学开校第一天,校长“病毒”就对兰彻发难,逼兰彻,于是就往门上撒尿,不料兰彻用他学到的简单物理知识,盐水可以导电,往门上通电,狠狠地整了校长,看的时候以为兰彻是疯子,这样疯狂的方法也能想得出,太不可思议了。这时才发现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从来不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只要学习的专业体面,够份儿就行,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埋没了,要有勇气改变自己,去创新。兰彻的两个舍友,一个喜欢摄影,一个对未来恐惧,前者因父母的阻拦和规劝,不得已放弃自己所喜爱的摄影,后者更是心里对未来迷茫,不知所措,于是都生活在痛苦中,其实他们是缺乏勇气,面对困难都选择了逃避,而兰彻总是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兰彻说:“要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爸强迫他去当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他爸要他去当歌手,想想是什么灾难?明明爱的是摄影,却娶得是机器,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你怎么去专心学习?”。是啊,学自己喜欢学的知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学习才有意义。当校长夸耀自己脖颈上的高科技钢笔时,说宇航员用在太空中就不会因失重导致墨水漂浮,众人皆无声,唯有兰彻动脑子说道:“为什么不用铅笔呢?”,校长一下子无言以对。本来很简单的事,干嘛非要想得那么复杂?能举例子,打比方,既形象又生动地表述机械是干什么的,又为什么非得用抽象干巴巴的理论定义去阐述它呢?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又何必拐弯抹角铺陈渲染呢?
教育如果不尊重人才的培养,反而摧残新思想新观念的萌芽,一味固守陈规,按古板规矩一步一步的去发展,这就简直是一个悲剧!印度是这样的教育,中国这样的教育现象甚至更加严重,多少优秀学子不堪压力而自杀!如果“病毒”校长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让他专心致志搞自己的飞机模型,印度很有可能会诞生一个飞行设计师,可是他就是不给哪怕是自己亲生孩子一次机会,结果,孩子上吊自杀了!校长太在乎自己已有的东西,而不去创新创造,或者改革一下教育体制。甚至兰彻百般劝他改善现有的状况,他还是顽固不化,这在他每天准时准点无聊地刮脸上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他那固执不知变通腐朽懦弱的性格。
朋友应该怎样相处,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兰彻为救拉朱的父亲,可以开着摩托车载着朋友的父亲十万火急地闯进医院,可以偷考试卷子帮拉朱逃过“病毒”的恶意刁难,可以为了朋友皮娅的终生幸福当面戳穿未婚夫本来势利的面目,喝酒,给校长门楼撒尿,改演讲稿,种种这些神经质的想法和行为,完完全全是为了朋友以及情人的幸福。这样的傻子还傻吗?不仅不傻,而且是个天才!于是后来兰彻失踪后成为了拥有400多项科技专利的科学家,他也让另两个“傻瓜”在他的影响下获得重生而取得成功,以至于若干年后他的两个朋友疯了似的寻找兰彻,为了找到兰彻,在飞机飞行中法汗可以装病使飞机迫降,甚至差点把Shamaldas's的骨灰冲进下水道,并且和一个新娘在她的婚礼上私奔,这全是为了兰彻,所以法汗和拉朱在取得成功时振臂大呼,朝圣般地喊兰彻是“吾王”。
更重要的是兰彻保持着一颗童心,他很善良,也许是因为这样,大家才说他傻得幼稚。他还很乐观,干什么事都不会绝望,他总是对自己说:“放心吧!一切都会好的!”这句话感染感动了很多人,甚至最后这句话另一个将死的婴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让“病毒”校长想通了,感动地把自己无比珍爱的太空笔送给了这个杰出的学生。
这部电影外表荒诞不羁,滑稽之极,可是情感丰富,脉络明晰,内涵深刻,如果中国的电影人看到这部电影,希望有所启迪,好电影不是纯粹的恶搞,也不是什么神话,武侠玄幻之类那么虚无、空洞,而是能够令观众感动从而自觉地有所感悟,这也许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启迪吧。
4、《三个傻瓜》观后感
吃年饭的时候,我表弟推荐我看一下《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说是最近他看的最经典的一部。
失恋的人,百无聊赖。回家我就在PPS找这部电影看了。
这是一部印度电影,我原来也曾经打开过看了几分钟。由于一直以来对印度电影不是很感冒,而且看了开头的几分钟,加上电影的名字,给我感觉这是一部闹剧,当时我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这次看完以后,心里面由衷地感激表弟的推荐,没有让我错过了如此一部精彩的电影。如果《百万富翁》不能算是纯粹的印度片子,那么这一次是印度片第一次带给了我如此强烈的撼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印度电影的水平已经进步到这个程度了。
这是一部很干净的电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剧情发展有悲有喜,但让人感到的是温暖和浓浓的人情味。虽然片中也有反面的角色,但是最终让人感觉,人性还是善良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情侣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都是真挚而没有轻重之分的。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是用相同的材料做成的,受到感动时,会感觉同等的快乐,受到伤害时,承受着一样的痛苦,谁也无法说,谁有权利或者义务去得到或者失去更多。而因为爱对方,人最终能像原谅自己一样,去原谅别人了。
片中虽然以探讨教育的问题作为主线,却在过程中探索了很多人生的哲理。很多令人感动和感触的片段和情节,想留着让大家自己去感受。但其中,片中主角曾经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在他的教授强迫他去教授学生作为惩罚他时,他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希望大家了解到学习的真谛时,当时他说道,“来到大学学习,大家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竞争,为了将来,为了各种目标而奋斗,却忘记了人为什么学习,再也没有了单纯因为学会了东西而感动和高兴了。”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因为让我想到了人生。我们为了生存,拼命的吃饭、睡觉、工作、向上爬而努力挣扎。到最终,却忘记了生存是什么,我们是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存,生存的快乐又是什么了。
5、《三个傻瓜》观后感
记忆中上一次看印度电影是已经很久年前的事了,那时,《流浪者》、《大篷车》、《哑女》等印度电影红极一时。国庆前几天,女儿向我推荐了一部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说她在学校的电脑上看过了,觉得不错。我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不算艺术性,单就故事情节而言,确实具有很好的娱乐和教育功能。
这是一部典型的印度片,兼有喜剧和音乐元素。写了皇家工程学院的三个大学生法兰、拉杜与兰彻挑战教育制度的故事。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如剥茧般层层展开,使影片充满了悬念和想象空间。虽然片子较长(160分钟),但由于情节比较紧凑,却也不觉冗长。
看过了这部影片,我才知道,不只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危机。如果说,《三个傻瓜》讽刺的是印度的教育制度,那么它也同样刺到了中国教育的痛处。文凭至上,分数第一,填鸭式教育,这些在印度存在的教育弊病同样在中国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我们处在几乎相同的环境,所以,在观看影片时我们能感同身受,并会不时发出会心的笑。
影片中的皇家工程学院可以说是教育制度的缩影,这里发生的事虽然夸张,但却是艺术的真实。
影片有这样一个情节:教授在提问什么是“机械装置”。主人公莱彻不死记硬背,但却能活学活用,他把枯燥的定义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出来,他的回答虽然精彩,却得不到老师的首肯,反而是另一名模范学生“消音器”得到了老师的称赞,因为他一字不漏地背出了晦涩难懂的标准答案。在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如此,填鸭式的教育造就了一批死记硬背、唯唯诺诺的学生,老师这么说,他就这么做,不敢有丝毫的怀疑和忤逆,学生的创造性就这样被扼杀了。
还有一个情节更加精彩。考试情节公布后,“消音器”显得十分懊恼,因为他只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兰彻。在拍合影时,成绩最好的同学被安排在校长的左右两旁,成绩最差的只能排在末排的最旁边。排名制度同中国的如出一辙。在我女儿的学校,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学生的成绩名次,只要看他的学号就可以了,因为学号就是他在班级的成绩名次;考场也是按成绩好坏来分的,成绩好的在一个考场,不好的在另一个考场。下次如果考得好了,考场就会换。分数和名次就成了学生头上的紧箍咒,时不时会刺激学生的神经。
影片以兰彻和“消音器”的比拼为线索,而结尾以兰彻的全胜而告终,似乎预示着以兰彻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战胜了以“消音器”为代表的应试教育,至于他是如何在现有制度的框架内取得成功的,影片没有写明,只能权当是一个美丽的憧憬了。
6、三个傻瓜观后感
以前未看过印度的影片,对印度也无好感,但《三个傻瓜》这部影片看完后,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好影片。
故事很怪诞,也很夸张,但是却忍不住大笑。三个好兄弟同心协力,在兰彻(旺度)的带领下,捉弄学长、校长等等一些古板的人。笑声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种族制度,富人的掌权和上层人士的麻木,这值得我们慢慢品味。而这三兄弟打破尘俗,或许在上层人士眼里,是傻瓜,但我们却为他们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为了有一个机会接受教育,为了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命运,兰彻(旺度)愿意顶替少爷去读书,拿到证书,并且在毕业后消失。很佩服兰彻(旺度)的勇气,竟愿意选择消失。更赞赏兰彻(旺度)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的选择,或许现在的兰彻(旺度)还是一个富人家的佣人。这启示着我们,起点是怎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做出怎样的选择和付出怎么样的努力。后来的兰彻(旺度)成为一个拥有400多项发明的大科学家,并且用回了自己的本名——旺度。还开了自己的学校,以自由的方式教导学生。
这是一部关于友情和梦想的影片,在兰彻的影响下,影片的最后,他们每个人,也都追随着自己的梦想,给观众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觉得这部影片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一是友情是伟大的,我们要珍重这一段情谊。二是,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要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而且必须常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保持住最初的激情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