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流浪地球》读后感
《流浪地球》这本书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还被拍成了电影,并在去年上映了,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由于太阳急速衰老逐渐变成红巨星,地球为避免毁灭而被迫流浪。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让地球停止转动就用了几百年。为了帮助地球脱离太阳系,人类又造了一万台发动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地球流浪到木星旁边时还差点被木星吞噬了,人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让地球到达流浪的目的地——比邻星。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主角叫刘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参加到“流浪地球”的行动计划中,他只能和他的爷爷、妹妹相依为命。最让我感动的是,为挽救地球,他的爸爸在和刘启进行了最后通话后,就驾驶着巨大的国际空间站撞向了木星,而木星反射回的巨大冲击波使地球脱离了木星引力。刘启的爸爸牺牲了,地球重获自由。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感动。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们日夜奋战在一线,为了挽救病人,有一些医护人员也被感染了。当时,许多快递小哥都不敢给医院送饭,怕被感染。这时,有一群好心人站出来说:“不能让医生们饿着!”他们组织了一个团队,专门给医护人员送饭,直到疫情结束。
还有,在最近的洪灾中,我市峡源村的李章存爷爷就因为在洪水中救人而失去了生命,被评为“永康好人”。我的爸爸还帮他的儿子给村里写了一封感谢信呢!
在《流浪地球》中,人类用了2500年的时间,成功到达目的地,刚好是一百代人。太阳死了,人类还活着。这个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刘启爸爸这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人们抗击洪灾和疫情并取得胜利,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这种舍小为大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