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习习,细雨绵绵,又是一个清明节,但与往常相比,这个清明节对我来说,却显得不那么寻常;对于正处于抗击疫情中的全国人民来说,显得犹为特别。
今年前来扫墓的人少了很多,或许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人们为了避免过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按照以往,那块刻满了逝去家族成员名字的乌青色大墓碑前,一定密密麻麻地围站着家族的男女老少,而现在,家族中的各个家庭大多只派了一两个代表,零零散散的,几乎没有看见小孩子。也正因为人少,今年也不再进行轮流向祖先敬香的活动了。雨细细地飘着,落在人们身上,没染上湿,却来了冷。整个扫墓活动少了一份热闹,多了一份寂静,就连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面对这冷清的气氛,也显得自不量力。
或许正是因为扫墓的人少,死亡的肃穆感显得分外神秘。人们或是有条不紊地摆放祭品,或是清扫周围的杂草,或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天空,人们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就连平时爱开玩笑的父亲也沉默不语,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就仿佛身处于一个正在做弥撒的教堂。然而,这神情与教堂中拜倒在神像脚下的狂热教徒不相类似,更像是一种回忆,一种追思。我想,一个个瞳孔所映出的,并不是一片荒凉的、野草丛生的墓地,而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咯咯地笑着,可爱动人,生命却定格在幼小的年纪;或是一个咳嗽不止的七旬老人,面色和善,轻声柔语地给晚辈们讲着年轻时的故事;或许是一个年轻的妇女,活泼开朗,病魔却将她的活力与生命一同带离了躯体……
上午十点到了,哀悼的钟声响起,全国上下,人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哀悼活动。国旗被下半旗,汽车、火车、舰船开始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忙碌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低下了头颅,悼念逝世的同胞和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斗争的牺牲烈士。一个个伟大的形象在人们眼前浮出,一个个亲切的身影在人们脑海中舞动,而想要触碰,却又遥不可及。我也低下了头,看着脚下生机勃勃的小草,思绪万千……
生老病死,这就是每一个人的一生,死亡,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归宿、结局。面对死亡,大多人都会感到无尽的恐惧,因为死亡给我们带来的总是绝望的泪如雨下,撕心裂肺的喊叫和无法直视的黑暗。这可怕的力量如同一把刀,在人们之间斩出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活着的,带着悲伤和负罪感继续生活,逝去的,被迫关在一个阴森、黑暗的小木匣子里,不见天日,死,也如一个随时会摁下的暂停键,让人类那本就短暂的生命说走就走。
也许,死亡是告别,但决不是真正的告别。“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别,只有被忘却才是。”这是电影《寻梦环游记》中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现实莫不如此?在时间的流动中,我们的亲人会逝去,有些人会为了我们而逝去,前往另一个世界。我们会悲伤,会哭泣,同时我们会去回忆,去追思,用思绪网住过去的点点滴滴,用记忆留下那些色彩斑斓的片段,,用纪念让那一个个伟大的身影成为永恒,让生命凝结成永恒。虽然他们的躯体已不在充满活力,但他们的灵魂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清明节的意义也正是在此。每年清明节时,家族成员从各地赶来扫墓,不仅仅是个仪式,更是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对美好记忆的重温,与那些曾带给我们温暖,给予我们爱的亲切灵魂的对话。
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却不知乌飞兔走,生命来来往往皆如过客。延续另一个世界生命的,不是眼泪,不是悲伤,而是一段段充满温情而又历久弥新的记忆。
一年又一年的清明节,一年又一年的烟雨蒙蒙,一代又一代的人背负着故人的期望,用纪念不断延续着另一个世界的灵魂,使那神圣的钟声亘古不变,荡漾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作者:符海宝,海南省海南中学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