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无毒,毒在心;若人心无毒,则世界无毒。
——题记
山冈的后边,小路的尽头,罂粟身着红衣,向阳而生。它们原拥有本身的药性,尽心尽职为医药学界效力,做好自己的本分。
终有一天,罪恶的魔爪伸向了怒放的罂粟花,将罂粟汁提取物鸦片连同那一份罪恶源源不断地售往世界各地。这是与毒品战争的开始,这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序幕:从何时起?往日的欢声笑语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阵阵痛苦的呻吟;往日魁梧的身躯和清秀的容颜已不在,只剩一群面黄肌瘦的瘾君子苟延残喘着。愈来愈多的人沦陷在毒品诱惑中,堕落在其幻境里,源自毒品的萎靡之风弥漫社会,万毒之祖罂粟也从此被冠上“死亡之花”称号。
可又有谁知?罂粟本无毒,只在于你选择了它的药性亦是毒性。
毒品,又何尝不是呢?
毒,毒品的确毒,吸毒对身体的危害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出现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等症状。毒品也会引起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等。此外,新型毒品易成瘾,对人体的危害也较传统毒品大,据资料显示,吸食新型毒品数小时后,毒品带来的愉悦感、欣快感和迷幻感等逐渐消失之时,吸毒者会出现全身疲乏,精神压抑和嗜睡症状,这导致吸毒者渴望再次得到精神刺激而再次吸食毒品。毒品固然毒,但归根结底,是人们一时错误的念想,才导致无数人跌入了毒坑,水深火热。
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一念的差池,竟害了多少人?多少家庭?或许只是因一时好奇,一时疏忽,染上了毒品,从此不得不挣扎在泥潭沼泽中,任外界给予他们多少怜悯。任亲人给予他们多少关怀规劝,都抑制不住吸毒者毒瘾犯时野兽般渴望的目光。他们仅为得到一时间身体的一丁点儿慰藉,变卖家产,勾结奸邪,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出卖自己的妻儿,损人利己,伤害社会,从此走上了一条通往罪恶的不归路。
陕西省宝鸡县无业人员B某,31岁,1987年开始吸毒,为吸毒盗窃诈骗,并把家产变卖,父母、儿子与他断绝关系,1992年2月26日因吸毒引起心理变态,凶残地将多次规劝他戒毒的妻子杀死,并将妻子碎尸扔进池塘中。
福洲的D某,于1995年1月31日,因无钱吸毒,与同伙一起持枪拦抢出租车。在45分钟内打死、撞死5人,打伤、撞伤18人,撞坏各种车10辆,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毒品就好似一个无底的深渊,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在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有146.5万人,比2014年占比提高了5.4%,吸毒人员出现低龄化趋势,2015年新发现的未成年吸毒人数就有1.4万人。而在2016年全国抓获的19.45名毒品犯罪嫌疑人中,未成年人有3588人,18—35岁人员有11.5万人。种种数据表明,青少年逐步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同时,毒品问题也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为此,各大部门加强对毒品的打击和销毁力度,打响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口号,将禁毒宣传教育带进各个校园,让青少年深刻了解:吸毒,等于死亡!
终于,截至2017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11.3万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全国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吸毒新增加人数同比下降29.3%,占新发现人数总数的比例同比下降22%,青少年吸毒人数的下降,标志着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的进一步。
莫以毒品赌明天,一失足成千古恨。
禁毒,不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每个人更应将它牢牢铭刻心底。我们自身需坚决抵制毒品,积极参与国家的各类禁毒活动,从自身做起,严防毒品犯罪,并主动提醒周边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了解毒品,远离毒品,主动将社会变成禁毒抗毒的整体战场,人们才能最终打赢这场禁毒战争。
罂粟无毒,毒品无毒,毒在人心。若人人守住初心,而不是辜负给了毒品,世界怎不会守住原有的纯净?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莫让那曾美丽的罂粟花田,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梦魇。(此文章荣获学校2019年暑假初二年级“禁毒”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