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每年这个时候,妈妈都会蒸一大锅花枣馍。今天,妈妈把我和妹妹叫过来说:“你们都长大了,可以和大人一起蒸花枣馍了。”我和妹妹兴奋得手舞足蹈。赶紧洗完手跑到厨房听妈妈吩咐。
妈妈先让我们把发好的面平摊到揉面垫儿上,最开始面软软的,瘫成一堆,一点都不听话。按照妈妈的吩咐,我反复揉捏排气(“捏”的字典释义是:用手指把面、泥等软东西弄成一定的形状。用在这儿好像不太准确),案子上的面才一点儿一点儿变硬变劲道,最后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蓝字部分改为“这时我的胳膊已经发酸,头上也渗出密密的汗珠”),唉,原来发面揉面也不容易呀!
接下来要做花枣馍啦!爸爸先大显身手,他要把传统的花枣馍做法教给我们。他先把面团切成几个面剂子,又把每个面剂子揉成长条状,(切成多大的面剂子?揉成多粗的长条?)把它们摆成M或S型,用筷子在中间用力一夹,然后(删去“然后”)在凹陷的地方放上红枣,瞧,一个漂亮的花枣馍就做好了!这个简单,年年都吃,看也看会了。
我们很快就像模像样做了几个,于是吵着要求学其他的花馍。妈妈这才给我们演示她最喜爱的“巧鸟”花馍(加红部分删去)。我对这种造型情有独钟,十分喜爱!(特别想知道对“巧鸟”花馍是什么样的,妈妈是如何做的,每年都做,动作一定很熟练吧?)虽然过程没那么简单,但结果的美观足以挽回制作的繁琐。不知为何,一向被大家认为心灵手巧的妹妹,这会儿手指头却不听使唤,费了半天工夫,才捏了一个。而笨手笨脚的我,却趁着热情一连捏了四个“巧鸟”馍。
最期待的时刻来了,妈妈让我们自由发挥,做自己想做的“花馍”。于是我随手捏了一个乌龟,捏完后一看,却发现它更像一只穿山甲,将错就错吧,我取了五颗金丝小红枣斜按在甲壳儿上,这样就更像了。扭头一瞧,妹妹正睁大眼睛,专心致志的(地)刻小兔子的嘴。我忽然看到自己的穿山甲还没有嘴,他的头又那么小,刻不了,没办法(改为“不管了”)我要开始做我梦寐以求的小刺猬了。望着它满身的刺,我若有所思,能不能也用剪刺的方法剪出嘴呀?我用小刺猬尝试了一下,果然很成功,好,我的穿山甲有嘴了!
最后,我们把这些艺术品小心翼翼地放进蒸锅里,拧开了开关。
5分钟过去了。15分钟过去了。25分钟过去了。
30分钟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掀开了锅盖:哇——热气腾腾的枣花馍出锅了,(“出锅了”删去,添加“挨挨挤挤的,比放进去时胖了好多”)各式各样的枣花馍真漂亮呀!第一层,真似个百花齐放的植物园:“玫瑰花”含苞待放,“枣花”有大有小,“百合花”清淡高雅,“乒乓菊”圆圆滚滚;第二层,不就是个动物园吗,威风凛凛的“穿山甲”,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贼眉鼠眼的“小刺猬”,展翅欲飞的“凤凰”,憨态可掬的“小章鱼”,呆头呆脑的“小鸭子”……它们都来赶这个热闹的盛宴啦!
我和妹妹喜不自胜,忙把花馍装进盘子端上了桌。妈妈在一旁笑着说,枣花馍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品尝着香甜的枣花馍,听着妈妈的话,我感觉生活真美好!
尚雪艳老师评语:
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最有仪式感的节日,家家都有自己的保留传统活动,小作者以“二十八,把面发”这句口语,引出自己要写的内容,很自然。
文章按照“揉面——学做传统花枣馍——学做“巧鸟”花馍——自由发挥做花枣馍——花枣馍出锅”的顺序,把过程写得很详细,尤其是自由发挥来做花枣馍的段落,写得很有意思。
生活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希望同学们像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也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下生活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