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书法一直是中华瑰宝。但这瑰宝不是几日多刻就能呈现的,需“笔秃千管,墨磨万锭”。那一朵美丽的笔中浪花,不是简单地笔走龙蛇,横竖开合,而是用心倾诉的感情,而我体会到这点,用时良久。
第一次手握毛笔,我便梦想着端坐在书桌前,手腕微动,下笔有神,让那浓黑墨色渲染在宣纸上,漾出一朵绝伦的书法之花,铺出一条追梦之路。在这条路上,我蹒跚前行了整整三年。
“只知道炫技巧,感情在哪里?”书法老师的批评声萦绕在耳边。我深觉诧异,只管苦练便好,为何要有情感?窗外,秋风寒瑟,落叶纷飞,引得我的思绪翻飞。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曾苦学结构,苦练技巧,感觉技巧与日精进。但写到了才子曹植的《洛神赋》,不管如何苦练,如何反省,如何临摹,每个字的每个笔画,都平淡无奇,总是无法淋漓尽致地写出精髓。这真令我既焦躁又茫然。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思绪中突然浮现出这句话,古人学诗如此,那我学书法呢?我暗自思忖:一味的练习似乎已经没有太大效果,是不是可以从别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感悟力呢?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在少伯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细细品味赤子情怀;在达夫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中慢慢咀嚼游子情愫;当看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我不再匆匆掠过,而是试图体会“岑嘉州”那份不舍;当读到“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我不再有口无心,而是试图感悟放翁的那份深情。渐渐的,我明白了原来每一篇看似简单的诗歌,每一篇看似单一的书法作品,每一幅看似浅显的画面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写好“洛神”,必先体会曹子建对甄姬的款款深情。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再一次书写《洛神赋》,脑海里不再是高难的技巧,而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最初的浪漫相遇,人神之恋飘渺迷离。最终的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有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书写过程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坚劲沧桑,时而笔酣墨饱,时而铁画银钩。圆笔、方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提按、转折……每一个技巧背后都倾注着一份纯粹而唯美的感情。抬手,收笔,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那一刻,我悟到我采撷到了书法中那朵最美的浪花!
作者:李沁桔,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四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