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飞速产生的时代,知识的大量增加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成为这个时代的落伍者,一些中学生不知疲倦、一目十行地啃着一本又一本书。望着他们焦头烂额的样子,问曰何故?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答语让人深思。囫囵吞枣、不加以思考和体会的文化快餐,难道不会速食速失吗?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盲目地走马观花般读书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书橱或知识储存器而已。不是吗?将自己封闭起来,囫囵吞枣地啃着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不求汲取知识的营养,只是想着如何眷“破万卷”。我想,即使他真的读了一万本书,也只能给自己一些安慰,或者拥有一些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罢了。这真是现代人的悲哀,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也上演了一场现代“孔乙己”的闹剧。
我们常常惊羡钱钟书围城中睿智而幽默的语言,司汤达红与黑中深刻的批判现实的手笔。殊不知这些都是来自作者对世界的大量感知和对生活的理性思考。一代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复活的10年内,不知多少次去监狱探望,去法庭旁听,这为他写复活奠定了深厚的根基。试想,若没有对生活的这些亲身体验,托老先生就是再才高八斗,恐怕也不会有复活这样的惊世之作。
古今中外无数的名篇巨著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永不枯竭的源泉。那些关在屋子里对外面世界不闻不问埋头写作的人,那些只知往脑袋里不停地塞一些文字的人,恐怕就是读书破亿卷,下笔也难有神。
希望那样的书虫走到户外,让生活去丰富自己的感受,让生活去锤炼自己的思想。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万卷书垫底,还得有万里路的亲身经历,这样才会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