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高中读后感

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3-08-30 来源:小学生作文

篇一: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2000字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随性、洒脱和果勇,喜欢她清新、飘逸而又风致的文字。这个夏天,女儿借了同学全套的三毛作品,我更是喜不自禁,将自己交给了三毛。近日读完了她的《雨季不再来》,这本书是三毛 17 —— 22 岁写的文字,真实地呈现了她从青涩敏感的二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的成长的过程。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对于这本书,我没有太大的兴趣,读的也是囫囵吞枣。

将自己感触最深的文字摘抄下来 ;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 乐观与悲观 , 都流于不切实际。一件明明没有希望的事情 , 如果乐观的去处理 , 在我 , 就是失之于天真 , 这跟悲观是一样的不正确 , 甚至更坏。 ”

是呀,细细品味,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连绵的雨季,而是心态。心态快乐,你会发现雨季有“雨打芭蕉落闲庭”的情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丽,更有“山色空蒙雨亦奇 ”的静谧。

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经过雨季的洗礼,人生的“雨季”将不再来。

篇二: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2000字

三毛,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民国32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初二因故休学,自修遍读世界名著。二十四岁只身赴欧游学,从此展开流浪生涯。民国62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作品源源不断,集结成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沙漠)于民国65年出版。68年夫婿荷西因浅水意外事件丧生,70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生活,定居国内。民国79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滚滚红尘),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民国80年1月4日清晨自缢身亡,享年48岁。

对于三毛,童年脑海中最初的印象就是那个头上长着三根毛的孩子。大学后才有机会真正接触到三毛的书,才知道这完全就是两个人。最先接触的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的是充满好奇心、无拘无束、又热情奔放的三毛,而后来看的这本《雨季不再来》却让我看到三毛年少时的内心,寂寞却又如此充满感情,透露着纯势情怀和异质美感,同时也清楚地印证她传奇般性格的痕迹。《雨季不再来》写下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及感受,书中详尽叙述了三毛少年时代的经历及种种情怀,几乎可说是本与《撒哈拉的故事》完全不同感受的书。

“人之所以悲哀,使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每当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总会被回忆充斥,满满的、甜甜的、涩涩的、零乱的,堆砌在记忆的空中。学生时代的酸甜苦辣,正如夏日里透过枝头洒到地面上那斑驳的阳光,美好的记忆闪着金色的光芒,晃动着。我想我是醉着看这本书的,不然怎么会站在别人的故事里经历着自己的事情呢?

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2000字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