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巴金的作品还是在小学的课本上的那篇日出,现在记忆已经渐渐模糊,但是那种日出的意境,还是让我难以忘怀,那曼妙的文字,让那奇妙而又美丽的景色跃然纸上,让人流连忘返。
现在,拾起厚厚的随想录,让我不由得惊叹,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随想录耗费了巴金整整七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当时***虽已结束,但敢于如此剖析自己的灵魂是需要相当勇气的。而这种勇气来自于一位见证几十年中国历史巨变的老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
让我不禁为敢于说真话的巴金先人感到钦佩,而其中的许多文章是巴老在病中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又不禁为他那种对写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所感动。随想录中的散文是充满睿智的,我对好几篇文章很是喜爱。
随想录中三篇关于“端端”的文章也是我最喜爱的。为什么喜爱呢?因为实在是写出了我们的心声啊。“端端”是巴金的外孙女,三篇关于端端的文章反应的都是一个主题:中国教育问题。没想到现在的大说特说的“素质”教育,二十几年前就有一为智者谈到过了。而且谈了不止一次,而是三次。端端是家中最忙的人,甚至比巴老本人还忙。她整天就是埋头与作业当中,她还只是个小学生啊,原本是“玩”的季节,她的天空应该是蓝的,广阔的大地属于她。然而她却经常在灯下作业,家长还老是说孩子“作业不用功”“笨”。
而现在呢?可以说遍地都是“兴端”。学业功课越来越繁重,叫了好几年的减负,最终的效果如何呢?天空依旧不属于我们。还记得初中与高中,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简直是非人类的日子,每天就是考考考。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其它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最好全部放弃,最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应试教育这颗大毒苗何时才能彻彻底底地拔去呢?
巴金创作这部随想录是因为他觉得必须深刻反思历史,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74f9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恨恨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怀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最完美人格的追求,巴金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一步步逐渐深入地独立思考。“五卷书上每篇每页满是血迹,但更多的却是十年创伤的脓血。我知道,不把脓血弄干净它就会毒害全身,我也知道,不仅是我,许多人的伤口都淌着这种脓血。”在作品中,作者没有醉心于苦难中的甜蜜,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和谴责者,而是把自己连同历史一起押上审判台,他“把笔当作手术刀一下一下地割自己的心”。他解剖着自己,同时解剖着历史,他要找出并剔除附于文化与心灵上的毒疮与脓血,为一个民族找出通向未来的道路。 chr()chr()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