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种、课在人种,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只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真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王崧舟老师的解读就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理解,他所要追求的是,不仅仅让今天的孩子理解阿炳的苦难,更重要的是,感受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哪怕对着泉水,哪怕对着月光,阿炳也要思考,阿炳也要追求,阿炳也要热爱!因而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的,是超越时空的,是王老师在孩子心灵深处悄然播下的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
曾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