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读后感作文

第三次工业***读后感

时间:2015-01-02 来源:小学生作文

第三次工业***读后感范文一

工作闲余时间拜读了第三次工业***这本书,然而读完之后,却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感觉,作者似乎泛泛而谈,描绘的第三次工业***的世界和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想要从中寻找到一些痕迹,却发现徒劳无功。

有天晚上在进行网购的时候,突然发现,似乎淘宝网就是作者描述的第三次工业***中最符合各种条件的存在,有一个大型的虚拟平台,数以百万计的商家在这个虚拟平台上兜售商品,以亿万计的消费者上网的时候,通过这个平台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通过先进的网络通讯和商家进行交流,最后达成协议。商家派货,通过四通八达的公路系统,将货品送往全国各地。

第三次工业***书中描述的新型的经济形势和商业形式就是类似的模式,扁平式的销售节点遍布全国各地,以淘宝网的网络系统为依托,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一个商家都是淘宝网的商家,或者说是主人。庞大的通讯系统为实现这个整体和个体之间有效互动做出不可磨灭的帮助。

这时候我才猛然发觉,原来第三次工业***实际上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只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深入的探讨,所以难以轻易察觉。这时候,我又想到一种新兴的职业——网络自由写手,同样是以先进的通讯网络为先决条件,数以万计的网络写手在各个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小说,将自己光怪陆离的想象写成文字,放在网上发售,然后赚取可观的金钱。因此,也出现了不少的网络小说公司和网站,在业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两个实例让我意识到,第三次工业***的的确确已经发生,虽然之前并没有什么人明确的提出来这个概念,即便是提出来,却没有能够很好的总结,它发生的标志和发源地。作者的这本书很明确的指出来,人类,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

然而如何让本书提出的先进理念为我所用?之前尚未考虑,可是读完一本书,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这和没有读书没什么区别,甚至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思考,而是创新。

借鉴之前成功的经验,我思考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一个,是公司相对于整个工业的思考。

相对于整个工业来说,每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小小的“发电站”,也许一个单独的公司的力量很小,然而数以万计的公司发挥出来的宏观力量绝对不容小觑。这是第三次工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另外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先进的通讯网络。

 ≡,我们需要一个先进的通讯网络,可以让整个工业都容纳其中,或者说是部分容纳其中,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平台内知道我们想要的信息,比如产品的需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可以迅速接收到信息,然后投入生产之中;比如原料的供给,什么地方的原料更加便宜,质量更好,再加上运输费用,可以让我们选择最佳的原料供应商;比如设备的更新,某个公司生产出来的机床能够满足日益精密的生产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得到最快的讯息,让公司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若是数以万计的公司都能够这样做,那么带给整个工业的利益,就显得尤为庞大了。

这个设想中的网络平台需要庞大的资源,需要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公司——各式各样的公司参与其中,需求的多样化,供给的多样化会使得整个工业网络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建设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的资源也肯定不计其数,如若没有国家政府的支持,却难以实现。

相对于庞大的全国性工业网络来说,这的确有些难以实现。然而一些相对于整个工业而言是小型的产业园的出现,却也能够初步完成这个网络平台的一些要求。以城市为依托,形成产业园区,加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产品销售与自身的联系,产业园区聚集大量性质相似或者相近的公司,依靠产业园区的信息化,甚至不用担心生产的原料和销路问题,专心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并且以更好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为工业园区做广告,让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形成良性循环。公司和产业园区形成互依共存的关系,这便是第三次工业***的诉求。并非说,必须像书中所说,未来的工业形式必须如同能源一样,庞大的网络将数以万计的微小企业联系在一起才是第三次工业***的精髓。“罗马城并非是一日建成”,如果不切实际的将现行工业分割成书中描述的样子,只会对现有工业造成不可预计的破坏。第三次工业***是循序渐进的,一年两年之内可能看不出巨大的改观,完全实现第三次工业***可能需要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

除去公司层面的思考之外,或许这样的思考有些不切实际,毕竟即便是产业园区的建立,也不仅仅能够靠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思考就能够建成的,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进行数据的推演,还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够实现。那么,下面的思考,也许更加实际一些。

相对于公司这个整体而言,每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小小的“发电站”,我们的生产力就是我们产出的“能源”,公司付给我们薪水的实质,就是向我们购买“能源”。若是这样,那么公司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员工,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公司的人物。

然而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却未必限于这种刻板的关系,也许体力劳动者无法实现,但是对于脑力劳动者,(www.64Foot.CoM)完全可以在工作地点之外对公司的事情进行处理。我曾经想象着一种工作方式,员工在家里面进行工作,将工作的成功通过网络提交给公司,公司按照成果的大小支付给员工一定的报酬。这种形式的工作方式并非不存在,事实上,它们已经在某些新兴的企业中开始实行。

相对于微研公司,我想,依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某些并不属于公司的员工进行交流互动,比如一些简单的设计,如果公司的设计人员根本拿不出时间来完成,就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任务,由一些网络上的一些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结果由公司的人员进行考核是否符合条件,付给设计人员一定的报酬。这样既可以在公司的繁忙季节分流一定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不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公司的规模,还能够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顺便为公司打了广告。并且,如果这些设计人员的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未必不能够保持长期的联系,进而挖来更好的设计人员。当然,这一个想法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个开放性的设计平台,能够将公司的任务发布出去,另外,则是任务的保密措施一定要做的很好。这样,公司的实体的规模可能并未扩大,但是软实力和业务的范围却已经扩大很多。


  第三次工业***读后感范文二

作者的核心理论基础是:基础设施不再是充当经济活动基础的静态模块,而是通信技术和能源的有机结合。

作者由此推出了第三次工业***的5大支柱,我简单的说一下:

新能源

 ≈散式“发电站”——绿色建筑物

存储能源的技术(燃料电池等)

智能电网运输

绿色能源汽车

全文描述主要围绕这五大支柱,以及进行的样板尝试。书中提到的大多是欧盟国家的积极参与,美国对此不太感冒。美国提倡的是分布式的中央集中电网,从这点就和作者提倡的分散式智能电网相悖了。而欧洲国家以德国为首则显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度。这从之前的哥本哈根会议的新闻中我也有耳闻,中文媒体另外还痛斥美帝得了便宜还卖乖。至于中国,文中几乎没怎么提,顶多是说中国很有潜力啊,但是还没有什么建树,或者说是努力。但是后来又说中国把五大支柱是分开进行的,因为中央集权,可能很快或是最快就搞完了,方正我是不太明白。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欧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还在第二次工业***中苦苦挣扎,还在考虑如何提升生产率。作者都提出了生产率不在是社会追求的主要目标,而是符合周期,这一点我也不是太明白。还有两点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美国已经开始对教育开始做改革了,更多的面向了新技术,尤其是作者所说的第三次工业***中所需要的技术。2:由于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岗位将要消失,更多人们可能失业,但是作者的说法是可以跟多的NPO组织,即非盈利性质的社会组织。还说人类应该开始更多的享受生活。

作为准制造人士,我对3D打印很是恐慌和激动;我对中国的工业化前景不表示意见,中国是片神奇的土地,不缺乏能人志士,但是现在太看政府了。中国现在有政改的前夜(或许),又要提升内需,还要面对美帝的打压,最后还得考虑考虑第三次工业***的那些事。怎么说呢,中国是成为又一个日本式的国家还是打破全球格局,就看这几十年了吧,加油吧,少年们!

第三次工业***读后感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