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共8篇)

时间:2015-10-22 来源:小学生作文

第一篇范文:理想国读书笔记作文

哲学一直是我的核心爱好之一,尽管现在在书店里的哲学书渐渐地都变得多起来,但经典的却真的很少见了,大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哲学”这个名词正在渐渐从神台上走下,走进寻常百姓家,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去思考,更好地去生活,而不是用一些生涩的字眼将哲学的高度生生地捧上去,真正的哲学应当是浅显易懂,简明而深刻。

谈柏拉图不能不谈理想国,这是大多数人的见解,借着读这本书的契机,记下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以后回头再来看看时,能够温故而知新,有所裨益。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有的人悔恨,有的人遗憾,有的人暴躁,有的人安详,看起来,衰老真的是不怎么让人愉快的字眼,但这种不愉快究竟是衰老本身给予我们的,还是别的东西在影响我们的情绪。从之前这些人的表现来看,我们之所以感到恐慌或是难过,并不是衰老本身给我们的感受,更多的首先应当是我们对于因为自己的衰老而渐渐衰退的行动能力、思考能力等等的愤懑所以常常说,人是贪婪的,不满足的,有人辩驳,正是因此,人类才有前进的动力,才有进步的可能性。但是我始终无法承认一种非正义的品性能够成就一种正义的结果,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好是坏,总有有利的一面,但我认为,含有非正义属性的事物,其有利面永远战胜不了其阴暗面,除非有一天这种属性被人们重新利用,向正义化转变。人们的遗憾,以及所有他们对于冷酷的人际关系的反感,如此等等,并不是来自他们的年老,而是来自他们的性格。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生来心态平衡良好的人来说,年龄无足轻重。但是对于相反一类的人而言,年轻也好,年老也罢,都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其次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一生的认识,在精神领域里,无论东方或是西方,都把死后的世界归为两类。东方叫作仙界和阴曹地府,西方称为天堂和地狱。所以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不免会权衡,自己死后会去向什么地方。我们没办法知道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他自己一定知道自己干过些什么,所以自我的审判是最具真理性也是对自我触动最大的审判。做尽坏事的人脑子里会不断描绘出地狱中那些厉鬼可怕的模样,那些情景越发清晰,让自己夜不能寐。但对于一个自觉地不做坏事、一生恪守正义的人而言,用古希腊诗人品达的话说,他就会“怀着美好的希望度过最后的时光”。这种感觉我想真的只有真正已经感受到死神的呼吸的人才能有。

塞法洛斯说,“钱最大的好处是让人不必因为钱的缘故而有意或无意地对别人做坏事。”这句话很概括,的确,金钱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应当是将正当的劳动物质化为金钱,然后用于去与别人的劳动产物作交易。塞法洛斯的这种说法我想应该让每一个用不光彩的手段侵害别人利益从而得到财富的人感到羞愧。当然,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其罪恶性,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我想,如果还是用原始积累的借口来搪塞,却是很低劣的。

苏格拉底说,“对于不肯掌权的人主要的惩罚,就是让他被某个比他自己坏的人所统治。据我看,这就是为什么比较好的人要掌权的原因;他们不是处心积虑地期望从掌权得到快乐和利益,也不是把这当做好事,而是当作一件非干不可的倒霉事,只是因为找不到比他们自己更好的人可以让贤而已。”再来看我们身边的公仆,有多少是真正为了能够能更高地为人民服务才去争取这个职位,我们的媒体现在已经把某个干部大干实事当做新闻材料,可以看到究竟有多么可悲。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调查的样本数达到一定数量,一定可以反映问题,百姓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位的看法和态度,让人很难过。

争斗、仇恨以及互相拆台都是不正义的结果。不正义必然会导致不和谐,无论是一个人也好,一个团队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那我们自己来说,做不正义的事情,一方面要承受外界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更重的是要承担自己良心的谴责,心理学上认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正面动机和动力方向的一致性,那么这件事是不会被做好的,纵使看上去还不错,但也和原本应该到达的程度难以媲美了。所以,这种不正义让我们内心产生混乱、犹豫、挣扎,这也是我们应当尽力摆脱不正义的缘由。

理想国的中心话题是正义,可见在柏拉图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眼中,一个理想国家的正义是多么重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哲学体系构筑的国家,我们若想建设好它,若想让它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正义就应该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

第二篇范文:理想国读后感5000字

然而这种靠家庭伦理关系维持统一整体的国家,是否真能达到柏拉图所期望的城邦幸福和正义?我个人认为按照优生原则进行婚配的举措和妇女儿童公有的设想都只是一种空想,很难实现,即使国家强制实行了,结果也不可能像柏拉图预想的那样美好。婚配的不自由和孩子的优生问题都是违反人性的,尽管设计者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大的善。

前面已经说到,为了让后代更优秀,统治者会秘密设计一些抽签技巧,使最不优秀的人总没有结婚的机会。用当今的话来说,这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最基本的人权,如果连这一点基本人权都没有,还谈什么正义?也许柏拉图认为,为了达到整个国家的正义可以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正义,这种通过压制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整体利益的设想是否合理?况且,哪些人优秀,哪些人不优秀,虽然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但错把优秀者划分入不优秀的行列,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任何秘密的操纵不可能永远不被揭晓,当这些被认为最不优秀的人屡次碰壁,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最终发现统治者的“秘密阴谋”之后,可想而知,一定会怒不可遏。而这种愤怒很可能转化为最强大的造**力量,成为城邦安全与稳定的隐患。这就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已经与理想国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卫国者不能随心所欲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女子做妻子,而要接受统一分配。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不像动物。不是自己期望的,自己能喜欢吗?彼此能和谐共处吗?我们国家在某个年代,曾经也出现过组织安排的婚姻,事实证明那是荒唐的,那个年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的笑谈。柏拉图要让整个统治阶级都来参与妻子分配,这是不现实的。婚姻家庭是国家这个有机体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婚配不合理或爱情悲剧,都将对整个城邦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孩子出生后要离开生母,统一由专门的官员和保姆喂养及教育,并使父母与孩子彼此不能相认。这样的孩子得不到母爱,也不可能得到个体的特殊照顾。他们不知道亲情是什么,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千千万万个父母,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结果最有可能的是,造成心理孤僻、心灵的扭曲、对亲情的冷漠、对别人的不信任等多种心理问题。无论他们将得到多么好的城邦教育,一个心理不降的孩子,怎能期望他们但当大任?而秘密处死非优生的孩子更是残忍的,反人道的。

柏拉图认为城邦成为一个大家庭,一切事物都是共有的,这样人们会对城邦的一切更加关心,更负责任,城邦将会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天伦之地。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一件事物为越多的人所共有,人们对它的关心便越少。”(***学61)同样,一个如此庞大的家庭,如此众多的亲属,不但不会增进人们之间的互敬互爱之情,反而会使亲属关系变得淡漠,父不亲,子不孝,更别说其他人伦关系。另一方面,柏拉图主张对欲望的节制(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是柏拉图主张的四大主德),克制对妇女的情欲被视为节制的典范。但是他又主张妇女公有制(两性关系不固定),也不禁止兄弟姐妹间的两性行为。这样的克制是无益之事,节制的美德也随之丧失。

柏拉图在女权问题上似乎也有一点矛盾。他论证了妇女与男子具有同样的天赋,适合做一切男卫国者能做的工作,各种行业男女都一样可以参加,甚至认为女人可以和男子一样裸体操练,可以上战场,可以接受同样的教育,可以参政等。但他又对妇女持有歧视态度,“任何我们所关心培育的人,所期望成为好人的人,我们不应当允许他们去模仿女人,与丈夫争吵、不敬鬼神、得意忘形,一旦遭遇不幸,便悲伤憔悴,整日哭泣”他将妇女同没有自制能力的孩子或没有受教育的奴隶看成一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欲望、快乐和苦恼都是在小孩、女人、奴隶和那些名义叫做自由人的为数众多的下等人身上出现的。”、“妇女心胸狭隘,吝啬贪婪”等等。所有这些例子,柏拉图都流露出了对妇女的轻蔑,认为她们不应该是卫国者所效仿的榜样,而只能作为反面的例证。柏拉图算不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呢?

“女权主义”是一个现代的词,它的基本目标是追求男女平等,同时强调妇女的主体性,满足妇女的欲望,提高妇女的权利。从两性机会均等的方面来看,柏拉图是有这方面的追求。但他对女性某些歧视性的看法却伤害了女性的尊严和权利。柏拉图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不彻底,他的某些对女性歧视性的看法,至少说明男女在人格上是不平等。在古希腊时期,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她们和奴隶一样不能享受公民的权利,有时还要遭受男性的严酷对待。柏拉图的思想相对他那个年代来说是超越性的,非常难得。但与现代的女权主义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连尊重女性人格这一点都不符合,更不要说现代女权主义者提出的一些更为激进的主张了。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篇幅来讲他的艺术观念,其中主要是对当时雅典各种艺术的激烈批评,他反复论证诗歌、戏剧等艺术对城邦的危害,主张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严格的审查。例如他对荷马的史诗几乎是逐章逐句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但柏拉图本人对诗歌是喜爱的,对荷马也是深怀敬意的。因此他对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批评不是出自一己好恶之情,而是出自更深的社会、***以及人的灵魂的考虑。

在柏拉图时代,古老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像往常一样担负起教育重任了。诗歌等艺术过去所护卫的道德观念正在被各种新思潮侵蚀,它们原有的整体精神和道德价值不能被认识。音乐、诗歌、雕塑等艺术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影响下,渐渐变得繁复杂多,倾向于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和一般品味。审美情趣不再向上提高,而是屈就于大众的趣味。在柏拉图看来大众的趣味是受肉体欲望驱使的,而肉体欲望是灵魂中最不应该被鼓动的部分。如果诗歌等艺术方式鼓动的不是人纯洁向上的道德理性,而是追求快乐和享受,那么它们就最不适宜用于教育。城邦的性质要靠公民来决定,而公民的心灵又依赖于城邦。理想的城邦和理想的心灵都要靠教育来塑造。国家的正义要靠灵魂的正义来实现,灵魂的正义只有在适宜的教育基础上才能逐渐达到。

柏拉图认为传统的诗歌神话等艺术形式,不能够塑造灵魂的内在和谐,从而不能达到城邦的正义。首先,神话诗歌对神进行了虚假的描绘,在神话中神被描写的丑陋不堪,他们勾心斗角,耍弄阴谋诡计,儿子对父母不敬,夫妻之间明争暗斗,神充满了肉体欲望不能克制等。其次,对英雄人物的描绘也极力渲染他们的情绪化和无理智的一面,如贪婪自私、贪生怕死、残暴狂虐。神与英雄是儿童及成人模仿的对象。神和英雄被描写的与常人无异,并树立了恶劣的榜样,这无疑会对青年的伦理道德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在这种诗歌神话的熏染下,人的灵魂不是去向善、追求正义、节制,而是直接扼杀了这些美德,走向它们的反面。再次,柏拉图认为,神话诗歌及戏剧采用的模仿方法也是有害的。他举了“三张床”的例子,说明理念(相)世界是最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的模仿是模仿的模仿,与真实世界隔了两层,是最不真实的,最没有认识价值的。艺术家们是无知的,他们的模仿术也欺骗了一些无知的人。此外,模仿术模仿最多的对象是灵魂的情感部分(柏拉图认为情感是灵魂的低贱部分),艺术鼓励灵魂的情感与欲望这些本应加以克制的部分,使理性在灵魂中的斗争遭到失败,人变得情绪化,没有理性。因此文学艺术无助于培养人的勇敢、节制等美德,反而会败坏人的灵魂,柏拉图主张将艺术家和诗人驱逐出城邦。

好书需要反复阅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以求常读常新,若能有所启发便不枉一读。惭愧的是,我也只是草草的读完了一遍,也许并没有读懂多少,可能对柏拉图还有一些误解的地方,希望以后能不断改进、充实。

第三篇范文:理想国读书笔记

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第四篇范文:读理想国有感

先哲有言:“真理愈辩愈明”。我对此话虽存质疑,并对辩论本身所固有的偏执尚存戒心,但柏拉图的理想国却是我们所必读的一本书。

我怀着畏惧的心理捧着理想国,一次次的啃下那晦涩的文字,终于把理想国读完了,但此时我对辩论所固有的偏执的戒心不由的消失了,间或是理想国中那精彩的辩论与一般的辩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格拉底之论几乎不存在偏执的问题,难道这是助产术所产生的效果?

读经典的书犹若制作和品茗我们云南的“功夫茶”,不经过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国就是这样的书。

经过三五遍的“泡”,我写下了这一点读书笔记,肤浅一读而形成的井蛙之见,自然还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发上来,也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品茗理想国。

一、作者与作品

先附上一则柏拉图小传:柏拉图,男,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述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成书于他不惑之年,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嘲生动有趣,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内容深刻丰富,达到了哲学、文学、***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在读书时我选用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个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语言简单明了,虽不华丽,但意境表达到位。

同时,书中是苏格拉底与辨友的辩论。苏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绍,但有一点必须说明,苏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通过柏拉图之笔得以传承,仅存19篇,理想国一书观点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思想尚待考证,亦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应是两者思想的融合,是苏格拉底之语,又是柏拉图之笔,但更多的人则倾向于是柏拉图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下面就得品鉴这本“震古铄今”之书的魅力了。

二、“论财产与老有所福”浅析及现实意义

书的开篇是论“财产与老有所福”。这一节概述了柏拉图对财产的态度,特别的阐述了老人与财产的关系。正如最后那句话:“钱财固然能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图集中的论证了老人除了财产以外,还要拥有一个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时每个人获取财产的手段要是正义的。

正如中国那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富有了,身上却充满了邪恶,邪恶的富人老了是得不到安宁的,因为人老了就会反思自己一生所为,并对上天堂和下地狱产生想法,于是生前做了坏事的老人得不到安宁,“人老了,应该多一份宁静与自由感。”因为一切欲望都消退了。说到老人问题,与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老了得到的是长者之尊,而西方老人却相反的拥有迂腐之年的孤独,了解了这一点,书中的“年老不是问题,真正会出现问题的是人的性格因素,一个乐观的、心境淡泊的人是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增加压力的,反之那些具有相反性格的人,即使年纪在轻,他活着也是负担。”这段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老了以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关键的是在于你的态度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柏拉图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要仅会把一生用来忙忙碌碌的追求钱财,而更要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老人而言,你应当处理好你和金钱的关系;又告诫每一个人,你应该对你的一切行为负责,到老来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但这对中国人来说效果是不怎么明显的,因为中国人是彻彻底底的无神论者,由这一思中国也该是宗教精神回归的时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国人不会有多少反思与畏惧,相对而言,财产于老人的关系,中国人做得不错,早就传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现实中中国人又太经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当我们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问卷时,她们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金钱”,我们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来,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精神世界,中国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样”。

三、理想国与理想***

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四、国家力量与法律、教育问题

上一章节仅仅是理想国的开始,这一章则继承了上一章对理想国的论述。进一步的阐述了理想国家的幸福观,这种国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为极少数人打造幸福,正如书中写到:“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接是受为我们称帮的人的幸福观,否则他们就不是什么守卫者了?”我们应该劝导其他职业的人以国为荣,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有序且和谐的发展,并且整个国家各行业的人都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观与国家幸福融为一体。

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应该加强本行业得技艺。有趣的是柏拉图发现:贫穷和财富使人的技艺退化。“人因为财富而奢侈,却因为贫困而懒惰”。同时就以卫士为例,说了军事科学和素质方面的问题,并从***学的角度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施工民的集合体。

第五篇范文:理想国读书笔记

咳咳,我奉命过来写读书笔记啦!这次我要写的是理想国啊,嘻嘻,鼓掌鼓掌!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家,***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作为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籍,理想国内容不可谓不精彩,是一本可以很好了解城邦由来的书!

第六篇范文: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第三卷

今年的上课老师让读柏拉图理想国,对于这样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的名著,似乎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不怎么样的,因为在我们今天的理解中我们看到书中的一些对话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实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视角,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我们只是知道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东西或许是不怎么样的,在我的老师组织的课堂的讨论上边,很多人都在从这样的理解上误解柏拉图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许在我们阅读的首先应该更加的关注柏拉图的写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们必须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许我们的了解会更加的宽容一点,我们或许在我们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来面对自己的阅读的困难。

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写作于古希腊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的背景让我们知道柏拉图的思想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他的思想不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的人们,相反的是,柏拉图的著作启发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开发他们自己的思想的领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古希腊的文字的理解中是“***学”的意思,这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是一个名字,在某一种程度上也是说的一个内容,在后来人们的翻译的过程中西方人将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时是翻译为了今天的英文“TheRepublic”拉丁文词根,所以英文的翻译自然就是“TheRepublic”,我们的国人在翻译英文的时候翻译为了"共和国","国家篇"或者是我们今天在理解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关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设的一种期待,你是否理解这样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或者理解那样的文本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的想到我们自己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生存,于是我们翻译的理想国也就在这样的了解中定了下来,其实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图的是一个十分的现实的***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理想的环境中想象的东西,可是我们曲解了柏拉图的理解,从题目的翻译上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国是空想的,却不知道那是一个经过当时现实的思考而做出的一个高于我们的实际的制度建制的一个***的东西。

关于柏拉图,苏各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一个出生在雅典的贵族的后裔,在当时雅典和斯巴达交战的时候出生,那个时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经去世,其实当时的人从荷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在柏拉图成长后,那个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战争的结果验证了斯巴达人在圣庙中乞求的预言,雅典战败了,于是,外受到斯巴达人的压迫,内受到自己的统治者的压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柏拉图开始在进行了自己的考察结束后开始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就展现在我们自己的面前。

关于正义的一种理解,或者是一种另类的想法

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理解了城邦的正义那么也就理解了个人的正义,所以,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的讨论中有的人的言论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一个直白的理解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需要从我在上一次的笔记中说的,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学王的统治下或许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难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说我们那样的理解是一个狭窄的理解,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所以,严格的区分的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正确的理解柏拉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样的原因我们在分清了这样的正义的划分后,我们就要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许和古罗马的乌尔比安说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个级别的划分,或许还有一个秩序的要求,这一点是我在课堂的讨论中从同学的言论中得到的启发,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说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图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图的关于人应该各做个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的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所以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这是柏拉图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倒出个人的正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正义的描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更多的或许是个人的正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时代是个艰难,所以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论述。

第七篇范文:理想国读书笔记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家,***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中国孔子的论语可以与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比肩。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家,***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首先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他认为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第八篇范文:理想国读书笔记

第三卷主要主要还是探讨城邦护卫者的教育问题。上承第二卷提出的“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首先是界定“音乐”即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①要在故事中称赞地狱,因为唯有如此,才会让护卫者具有勇敢、不怕死的品质。虽然苏格拉底本人承认,奥德赛里面写地狱恐怖的也有好诗,但是作为一个执政者,为国家利益仍然不许人们听这样的故事;②要“从词汇中剔除可怕、凄惨的名字”;③删去英雄人物的号啕痛哭,删去挽歌。因为人们总是善于穆的,护卫者需要的是自我克制,服从统治者,牺牲小我、成就“共和国”,因此就尤其不允许情感泛滥。于是节制和理智就成为护卫者的优秀品质,而国王的自我节制就是控制饮食和肉体上快乐的欲望;由此可见,号啕痛哭的英雄人物形象只会使理想国中的人堕落;④对于诸神之中最伟大的神尤其不应该写得太无神的庄严气象,以致唉声叹气;也不允许把英雄描写得卑鄙贪婪、蔑视神、人;⑤不应该常常大笑,除了要有节制,还是要有节制。正如第二卷所说“节制与正义”是好的,虽然艰苦;⑥真实高于一切。“虚假”可以留给医生和统治者,医生以其为药物,统治者用来应付敌人,应付公民。而普通人则不允许欺瞒,否则就是犯罪;⑦禁止“要年轻人认为神明会产生邪恶,英雄并不比一般人好”;⑧对于要描写的“人”,必须要正义。以上就是苏格拉底提出对于城邦里“故事”内容的要求。

接下来讨论故事的形式与风格。风格分为三种:一为简单叙述,即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与其讲述;二为穆;三为两者兼备。苏格拉底认为应该教导人们旧能地少去穆他人,尽量使用叙述语言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穆女人、奴隶、坏人、鄙夫、铁工等等,也不可以穆马嘶牛叫、大河咆哮等等。苏格拉底极度得歧视女性和奴隶。而且他认为简单叙述适合君子,而穆适于小人,尽管穆更有市场,但不符合统治政策必须清除。但是苏格拉底不是很极端,对于穆也不是完全打压,“为了对自己的有利,要任用较为严肃较为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穆好人的语言,按照我们开始立法时所定的规范来说唱故事以教育战士们”。某种程度上来看,理想国和1984还是很像的。

风格之后,二人开始讨论诗歌和曲调的形式问题。这一部分却不是纯粹的艺术形式探讨,而是讨论哪种形式才更适合于城邦的统治。曲调方面,仅留多利亚调和佛里其亚调,一刚一柔,能够恰当地穆人们成功与失败、节制与勇敢的声音。至于乐器,留下长笛、七弦琴、七弦竖琴,其他全部剔除,同时节奏必须是“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进而使音乐和曲调适合这种生活的文词”。这样才能够“净化”成功,并认为“只有通过‘清洗’产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想国的街头原来是千人一面唱同一首歌。如果这个时候的理想国忽然刮进一股“巴赫金旋风”,民众起义推翻统治者,要求建立观点多元、价值多元、体验多元的真实又丰富得世界,那样苏格拉底就疯了。但可惜的是,教育从娃娃抓起,民众早就丢掉捍卫人性的思想和激情了。言归正传,因此,诗人必须使年轻人进入降之乡,从童年时就耳濡目染,与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然后苏格拉底讲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爱”。正确的爱是“对于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一种有节制的和谐的爱”,因此城邦法律“一个爱者可以亲吻、昵近、抚摸被爱者,象父亲对儿子一样;如要求被爱者做什么也一定是出于正意。在与被爱者的其他形式的接触中,他也永远不许有任何越此轨道的举动,否则要谴责他低级趣味,没有真正的音乐文艺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所以柏拉图之爱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对于美和智慧的爱。

谈完音乐教育,接下来是体育教育了。对于身体锻炼,苏格拉底认为“复杂的音乐产生放纵,复杂的食品产生疾病;至于朴素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朴质的体育锻炼产生身体的降”,一个人要做到这些,之后就不必过分担心身体。而“对于体质不合一般标准的病人,不值得去医治他,因为这种人对自己对国家都没有什么用处”,多有纳粹风格。同时城邦也必须有“好的”医生和法官,法官必须年纪较大,否则无法辨别正义与不正义。

在心灵和身体两方面,苏格拉底认为“用音乐照顾心灵,用体育照顾身体”,二者不可有偏颇,必须将爱智和激情和谐起来,否则非“野蛮而残暴”即“软弱而柔顺”。只有二者和谐,才能更好为城邦服务。

最重要的,城邦还需要一个统治者。“群龙无首”的理想共和国一定会“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因此统治者的条件比较苛刻,年纪要大一点,而且是“最好的人”——护卫者中最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的人,而且随时接受考察,同时还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统治者选拔助手,依据的事简洁版的“九品中正制”。最后,谈到对于护卫者的法律。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意外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或仓库”,因为如果“他们要是在任何时候获得一些土地、房屋或金钱,他们就要去搞农业、做买卖,就不能再搞***做护卫者了”。

理想国读书笔记(共8篇)的相关内容

本栏目热门文章